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赤皮青冈

相见恨晚的生活小常识小说浅析金庸江湖里的

2024-05-06 来源:李子资讯

古人好酒,远在三国时期,曹孟德就吟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到了唐代,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酒入豪肠,七分酿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时,酒与诗已然是绝配了,二者融为一体,不可或缺。在金庸先生笔下,喜欢饮酒的侠客亦是众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有酒,就有江湖,有故事。

今天就来聊聊金庸江湖里的酒文化:

一、酒可结义江湖儿女喜欢歃血为盟,结拜金兰。比如在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里,乔峰和段誉初识松鹤楼上斗酒,两人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乔峰饮酒是海量,段誉巧施妙计,用内力将酒逼出体外,二人酒意正酣,难分胜负,后相约比试轻功,好生惬意。

乔峰微笑道:“兄台倒也爽气,只不过你的酒杯太小。”叫道:“酒保,取两只大碗来,打十斤高粱。”那酒保和段誉听到“十斤高粱”四字,都吓了一跳。酒保赔笑道:“爷台,十斤高粱喝得完吗?”那大汉指着段誉道:“这位公子爷请客,你何必给他省钱?十斤不够,打二十斤。”酒保笑道:“是!是!”过不多时,取过两只大碗,一大坛酒,放在桌上。那大汉道:“满满的斟上两碗。”酒保依言斟了。这满满的两大碗酒一斟,段誉登感酒气刺鼻,有些不大好受。他在大理之时,只不过偶尔喝上几杯,哪里见过这般大碗的饮酒,不由得皱起眉头。那大汉笑道:“咱两个先来对饮十碗,如何?”[1]可以说是酒,把原本不相识的两个人连在了一起。乔峰喝酒时的豪爽洒脱,也与人物性格结合在一起,金庸以酒为引,刻画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二、酒可断义金庸小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乔峰在聚贤庄大战之前,和江湖豪杰和断义酒,这场面何等壮观,乔帮主豪气冲天,以一己之力大战天下英雄。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和乔帮主喝断义酒的都是武林响当当的人物。金庸用一场酒,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如果没有酒,换作他物,很难达烘托出这般境界。

三、酒可待客江湖中人,无论是大宴群侠还是投宿客栈,都少不了一坛上好的女儿红,几斤牛肉。席间敬酒,是最起码的尊重。酒之烈,犹如人之性情。在《神雕侠侣》中,有一次杨过拜访忽必烈。

忽必烈笑问:“小兄弟,这酒味可美吗?”杨过道:“此酒辛辣酸涩,入口如刀,味道不美,却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本色。”[2]可见,酒在帝王眼里也好,在江湖布衣看来也罢,都与人情世故息息相关。

四、酒可怡情如果说古龙小说里最喜欢喝酒的人是李寻欢,那么金庸先生笔下最喜欢酒的应该就是令狐冲了,他天生好酒,无酒不欢,不管是开心还是难过,都寄托在酒中。也是他,将金庸小说里的酒文化有了一个质的升华。他从最初的牛饮,到最终的细品。这个过程,也是人物成长的历程,代表着令狐冲越来越成熟,稳重,将江湖正义扛在肩上,不再浮躁,无所事事。

田伯光曾说,天下名酒,北为汾酒,南为绍酒。最好的汾酒不在山西而在长安,而长安醇酒,又以当年李太白时时去喝得大醉的谪仙楼为第一。当今之世,除了这两坛酒之外,再没有第三坛了。[3]令狐冲有幸遇到懂酒之人,包括绿竹翁和祖千秋,他们以酒为乐,在酒中谈论人世间风云变化,将酒文化提升了一个台阶。

中华几千年文明,而酒深得大众喜爱,绵延至今,经久不衰。而现代人饮酒,已不再是单纯的义结金兰,酒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

一、现代人饮酒,多为应酬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工作,与人交往,酒桌上的应酬必不可少,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很多交易,都是在酒桌上达成的。

二、酒品看人品酒精可以麻醉人的小脑,让人飘飘欲仙,很多平常不敢说的话,酒后也吐真言。大家喜欢通过喝酒来论人品,喝酒耿直豪放,这类人性格也比较简单,憨厚朴实,没坏心思。喝酒扭扭捏捏,推三阻四,这类人通常城府都比较深。

三、酒可养生都说小酌怡情,大醉伤身。现代人饮酒,很少有像当年乔峰那般抱着酒坛子要干多少碗。现代人喝酒越来越精致,酒杯也越来越小,大家更注重的是生活质量,酒是生活的调剂品,不可或缺,当你吃火锅的时候,若来几瓶啤酒,岂不痛快。当你唱ktv的时候,如果没有酒,是不是会觉得少了一点气氛。当你失恋了,无人诉说时,也可借酒消愁。酒和我们生活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

中华酒文化,博大精深,从金庸先生笔下我们可知一二。大家觉得酒还有哪些妙用呢?

[1]金庸《天龙八部》第十六章 松鹤楼斗酒

[2]金庸《神雕侠侣》

[3]金庸《笑傲江湖》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中国房地产业投稿

葡萄酒杂志

饮食科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