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清真食品

肥城尹家沟高层装修公司青岛地名文化青岛居

2025-05-06 来源:李子资讯

从历史上看,19世纪末青岛城市化之初,欧人区居民点采用欧洲方式命名,华人区居民点则沿用当地传统地名。1900年6月14日德国胶澳总督府公布的《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中,青岛附近内界居民点有青岛、大包岛(大鲍岛)、小泥洼、孟家沟、小包岛(小鲍岛)、杨家村、台东镇、扫帚滩、会前9处,并以之命名,且划为华人居住区和欧人居住区。20世纪初占领胶澳的德国人在修建山东街(今中山路北段)的同时,准予华人在大鲍岛购地建设“中西合璧”的居民点——西式楼房与中式院落相结合的民居,由德国建筑设计师阿尔弗莱德·希姆森首创,形成青岛颇具特色的地域性商住两用民居——里院。“街”与“里”相邻同建,并逐渐同步形成一体化商业中心,为日后在民间形成“街里”概念提供了依据。1922年《青岛概要》称里院为“华洋折中式”建筑。

里院大都与街道平行而建,多为“口”“日”“田”“回”字形或“L”型,四周有走廊,中间有大院,一般高二三层,少见四五层,一层多用于商业,二层以上为住宅。其通名为“里”,专名多取自历史著述和吉祥嘉言,如广兴里(积庆里)、泰兴里、泰福里、鸿吉里、立德里、介寿里、富润里、裕兴里、文明里、是亦里、安康里、吉善里。广兴里取“广善积德,兴盛荣庆”之意,曾一度改称积庆里,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后复称广兴里;立德里取自《左传》“太上有立德”之语;介寿里出自《诗经·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之句。

青岛里院最早多分布在大鲍岛区,即山东街、胶州路、海泊路、即墨路、高密路、潍县路、黄岛路、四方路、芝罘路、平度路、济南路、河北路、天津路一带,后逐渐向四周扩建,形成以山东街为中心、大鲍岛里院为辐射的商业、金融、娱乐集结地,“里”外市民来此购物、饮食、游乐,被民间称为“上街里”“逛街里”。“街”初指山东街,即今中山路北段;“里”即指山东街周边分布的商业化里院,后“街里”又向南延至今中山路南段及其两侧,及至前海,故有一说“街里”泛指山东街(今中山路)以“里”的商业区,包括里院,但“里”不专指里院。

最初,里院并未形成公共名称,统称杂院,及至1933年3月4日肥城路福康里发生火灾,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偕同公安局、社会局、工务局三局局长赴福康里视察,随后开始调查、整理杂院。1934年4月29日,青岛市市区第二区里院整理会在黄岛路小学召开成立大会,里院的公共名称被政府正式确定下来。

20世纪30年代青岛市政府在台西一带集中建设“平民住所”,俗称平民院。这些居民点建筑密度较大,设计简单,设施简陋,环境较差,少有商业用途,主要供城市低等工商职员和贫苦劳工居住。最初建有“八处十四院”,均以“数字+平民住所”命名,如“第一平民住所”,俗称“平民一院”,以此类推。这8处质量低下的居民院落被市民戏称为“八大公馆”。1933年统计资料显示,青岛时有各类里院建筑506处、房屋16701间,后陆续拆建、改建、重建,名称也有变化,多称“××路××号(大院)”,但民间仍称“××里”“××院”。

从地名专名来看,青岛辖内居民点地名有以下特征:以辖内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有的以所居附近海口、港口之“口”“港”命名,如李沧区沧口,城阳区女姑口,崂山区仰口、沙子口、港东、港西;有的以所居附近水泊之“泊”命名,如黄岛区泊里、柳花泊、泥沟泊、薛家泊子;有的以所居周边“沟”“夼”命名,如大窑沟、靶子沟、石沟、尹家沟、马家沟、西九六夼、拖车夼、谭家夼;有的以周边所居山、河、岛、石命名,如市南区团岛、市北区双山、李沧区刘家下河、崂山区麦岛、黄岛区可乐石、即墨区马山、莱西市沽河头、平度市石河。以地理位置命名,如市北区浮山后、崂山区山东头、胶州市北三里河、平度市东洼子、黄岛区龙泉河西。以路名命名,如市南区南京路小区、市北区哈尔滨路社区;李沧区洛阳路小区。以祥瑞、希冀命名,如市南区如意花园、市北区福岭嘉苑、李沧区幸福之城。以历史地名或人文地理实体命名,如市南区西镇、挪庄,市北区四方、台东,李沧区李村,黄岛区夏河城、积米崖,即墨区田横岛、皋虞,莱西市前保驾山,平度市披甲营,胶州市计斤庵,城阳区女姑山;有的以所居附近的古代军事设施卫、所、营、寨、屯等命名,如灵山卫、鳌山卫、浮山所、雄崖所、营上(即墨营)、披甲营、陶家寨、史家屯、舞旗埠、烟台前,这些聚落与历史兵家驻防与征战有关。以著名人物命名,如即墨区郭家巷(郭琇)、胶州市娄敬庵、平度市宁戚冢、李沧区玉堂。以历史记载和历史传说命名,如崂山区登瀛、即墨区催诏、牛齐埠、胶州市张应、黄岛区藏马。以动物、植物命名,如黄岛区凤凰岛、即墨区驴岛、崂山区枯桃、莱西市产芝、平度蓼兰、胶州市芍药洼。以立村者姓氏、姓名命名,这是农村聚落命名的主要方式,如城阳区刘家小水、冷家沙沟,莱西市中沙格庄、房家疃,平度市李付庄、黄家道口,胶州市宋家庄、肖家村、黄岛区张家楼、王台。以司业命名,如黄岛区炉上、扒头张家,莱西市菜湾庄、烧锅庄,胶州市油坊台子、老窑,李沧区炉房,平度市旧店、马家店子。另外,市区以国内关隘、峡谷、湖泊、山河、海川等命名的“八大”道路约定俗成地成为区域性地名后,其居住点也随之“得名”,如市南区的八大关、八大峡、八大湖。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区域也存在。

从地名通名来看,辖区内居民点地名地方特色更为浓郁。市南、市北老市区,还保留一些早期地名通名“里”“院”“楼”在民间使用,如劈柴院、东海楼、平康里、新华里。这些“里”“院”大都分布在老城区胶州路、北京路、芝罘路、黄岛路、海泊路、即墨路、台东一带。辖区旧城拆迁改造的居民点大都沿用“道路+小区、大院”的方式命名,如西藏路小区、云南路小区、广饶路小区、台西二院、台西桃源大院。新建居民点大都分布在市区东、西、北部新开发地带以及周边区、市中心地带,其通名大都以“小区”“新区”“花园”“苑”“广场”“府”“都”“公寓”等命名,如辛家庄小区、逍遥新区、金都花园、福安花苑、金海广场、青岛悦府、鲁商首府、燕岛国际公寓。城镇旧城改造或新建小区,多以“当地自然地理实体+小区、公寓、新村、山庄”等方式命名,如错埠岭小区、洪山坡小区、浮山后小区、夹岭沟小区、少海雅居小区、青岛山公寓、榉林新村、观象山庄、胶州湾花园等。农村居民点通名则大都沿袭旧制,多用“村”“庄”“屯”“寨”“疃”等,如水牛村、钓鱼嘴村、蓝家庄、张格庄、夏屯、东军寨、旺疃、下疃。近年来,由于“村改居”管理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开始使用“社区”“新村”“新苑”等通名,与行政村原名在社会交往中通用,如五龙社区、郭家巷新村、水集新村、凉泉新苑。

中国民商杂志社

移动信息官网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