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膜果龙胆

明星宣纸价格宣纸人告诉你宣纸为何这么贵

2024-12-20 来源:李子资讯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日记,其中提到宣纸价格。几个用宣纸的博友都说现在的宣纸真贵。细想来也是不错,我只知道四尺生宣在外地要卖到3000元一刀,也就是每张30元。在我们宣纸之乡也要花24元一张。当然这是最好的品牌。小门小户的只花几元钱一张,用的人又怕上当。

令人汗颜的是,作为宣纸之乡的人,我也喜欢写几下,但从来不舍得买宣纸,就在旧报纸上涂鸦。即使用,用的也是从纸厂夹带来的纸边,是在纸厂工作的邻居带回家当卫生纸用的,以前还可以夹带,后来原材料上涨,纸边要回炉,也用不成了,用时从未管过生宣熟宣。以我们这种小家子气推算,写的字能卖钱倒也罢,如果是为了过一把毛笔瘾,打死我也不舍得买这么贵的纸!万一写错了岂不心疼?24元,能买一天的菜了。30元都可以管一月电费了。我若是在一张纸上抄一首词,不是错一个字,就要落一个字。这样一来不知要浪费多少纸。

宣纸贵则贵也,可是从它的材料到制作来看,太便宜了也造不出来。我的家乡过去一直有纸厂,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直到文革时期才停止,八十年代又办过,但后来倒闭了,所以对于宣纸制作和材料,我还知道个一鳞半爪。

宣纸主要由青檀皮和稻草两种材料组成,这两种材料所占的比例不同,纸的质量也不同。青檀成分越多韧性越高。完全是青檀皮的就是净皮。

别小看了稻草,造纸用的稻草其实是稻草的茎,带穗的部分要去除。去除后的稻草要先在水里浸泡半个月,然后分成小把,用石灰腌渍,腌一段时间又把石灰洗掉,放在蒸锅里加烧碱蒸煮,煮好后挑到石滩上 晒,晒一段时间又蒸煮,又晒,稻草就这样由黄变白,最后像方便面一样细细的,卷卷的,这一过程要一个冬天才能完成。做草的分两种,只用石灰腌的叫做黄草,用烧碱蒸煮的叫做白草。以前,不外出打工,做草很赚钱,也累人。我们这里开始有人要做房子就先做草,等钱赚够了也不做了。这种事不仅吃苦,还要有力气才行。现在种田的都用收割机割稻子,稻草茎被拦腰切断,做不成黄草。做黄草用的稻草必须要手工割稻才行,手工割下的要长许多。但是,有谁这么傻?有机器不用用手工?如果不对收割机进行改造,只怕以后白草都做不成了。

至于青檀皮,那也麻烦。青檀三年才砍一次,砍了要打捆,再用蒸锅蒸熟,许多人帮忙剥,还要赶天气晒。从砍青檀到青檀皮出来,又得两个月,还要准备一大堆柴禾用来烧蒸锅。出一次青檀皮真要人多势众才行,人家帮你剥了,你得帮人家剥才行。不然下一次你家就没人来帮忙。如今许多女人都外出打工,剥青檀皮的人少了,许多人家都不愿要青檀了。使得青檀皮的价格连年上涨。从1990年到现在,价格从每百斤150元提到900元。更可怕的是80后90后根本就不会砍青檀,剥青檀皮。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原材料的成本价。还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险。

原料如此,制作也累人,至今宣纸都是手工制作。最重要的一点,宣纸对水的要求很严格,一定要用山泉水,容不得一点污染,连洗过衣服的水都不行,所以纸厂都在山里无人居住的地方。每一道工序都重复几次,像青檀皮,厂里收去的是黑色的,到厂里要经过好几次蒸煮漂白,又是漂白粉又是烧碱的。等白了还要放在石磨上,用铁杵捶打,打成浆状。现在用电力代替了人力,但是也得人在石磨旁不断地调整。铁杵砸在石头上,哐当哐当的,噪声的分贝也高,负责调整的人虽然不怎么累,但大多耳聋耳背。

捞纸工人长年双手都浸在水中,手都溃烂了,双脚长年着靴也难受。他们的八小时不是朝九晚五,而是从凌晨三四点开始,捞出来的纸要让晒纸工赶着晒。

晒纸其实是烤纸,在一间屋顶开窗的车间里,有几面空心墙,墙面光滑。空心部分烧火加温,这叫焙笼。工人用鬃刷将纸刷在墙上,等两面墙全刷满,第一张已经干了,又来撕下,撕完又刷。晒纸的工人冬天倒是舒服,夏天受罪了,在高温焙笼里,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因为温度低了晒不出来。

我们村里有许多人当年在村办纸厂干过,后来都纷纷改行,如今宁愿当伐竹伐木工,也不愿去晒纸捞纸。而且我们这里人都思想开放,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谁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做纸。连现在的纸师傅也不让孩子子承父业。为了后继有人,只有提高工人待遇。

就这样宣纸的价格就越来越贵。当然也有人为因素,比如炒作,还有不法商人乱抬价。

工程建设与设计投稿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保健文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