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岩匙属

历史上神与仙是什么含义有何区别

2023-12-19 来源:李子资讯

历史上神与仙是什么含义?有何区别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庞大复杂的神仙体系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一直都对神话传说充满了深深的迷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如今的中国文化语境中,“神”与“仙”合一为神仙,指法力无边、长生不老的人物,“无所不能,超脱轮回”。但在古代文化语境中,神与仙各有所指,并非同一个类型,周朝金文揭开两者关系的秘密,也解开了姜子牙封神为何不封自己的缘故。

神与仙含义截然相反

至少在商朝时期,中国已有“神”的概念,甲骨文中的“申”即为“神”。“申”的古字形是天空中闪电的形象描绘,古人认知有限,将闪电视为神迹,而加以崇拜。

大约在西周时期,“申”字被借用为地支的第九位,于是加上“示”组合成“神”字。西周金文中,“神”字造型(见下图)左边是一个供台、祭台,右边是一个跪着的人,左右两相结合,表示供奉、祭奠、尊崇的是一个精神的东西,是一个神灵。

“神”字出现之初,代表的是死去的人,已经盖棺定论之人。简而言之,死去才会成神。

“仙”字的字型与含义主要有两种,即升高为仙与入山为仙,最终都是追求长生不死。与神相比,属于未定者,没有确定未来的活人。

一,“仙”字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小篆,汉朝隶书将之简化为异体字形“”。篆书中的“”字(见下图),由“人”、四只手把东西举起来的示意图和坐着的人形构成,合在一起表示人看见一个东西升起来了,因此整个字的意思是升人天空中的人,即升高为仙。

晋朝葛洪《抱朴子·论仙》有云:“凡世人所以不信仙之可学,不许命之可延,正以秦皇、汉武求之不获,以少君、栾太为之无验故也。”葛洪认为仙是存在的,世人不相信是因为秦皇汉武求之不得,少君栾太为之无验。

如果仙是存在的,那么修仙门槛有多高呢?与修神一样,修仙门槛也很低,《西游记》中太白金星一针见血:“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

所谓九窍,除了两眼、两鼻、两耳、一嘴之外,外加排泄系统中的水道和谷道。爬行动物只有“八窍”,水道和谷道合一。

这就很有意思了,仙人看似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修仙门槛极低,仙从人中来,众生皆平等,人人皆可修,暗合中国的神仙自古以来不会凌驾于普通人之上的朴素哲学观。与此同时,对于人之外的生物而言,想要可以修仙,首先要有“九窍”——即是哺乳动物,因而白素贞白娘子修炼千年,却还是无法成仙,不是白娘子不努力或悟性不高,而是先天条件决定了她无法成功修仙,因此修仙不成的白娘子等生物,只能被称之为“妖怪”。

综上可见,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成“神”的难度很低,成“仙”的难度超高,仙的能力要高于神。

但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很多中国人搞不清神与仙的区别了,以至下意识地认为神比仙更牛,比如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上神”的地位就高于“上仙”,还有一些完全搞反了,认为神是不重灵魂,是肉身修炼有成,仙是不重肉身,是道术修炼有成,这显然是对中国文化理解出现了严重错误。

东方陶瓷杂志

通讯世界期刊

广东蚕业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