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桃花

六国合纵攻秦为何还是没能阻止秦国的崛起呢

2023-12-19 来源:李子资讯

六国合纵攻秦,为何还是没能阻止秦国的崛起呢?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八荒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六国也曾合纵抗秦,六国合纵抗秦为何难挡秦国的统一之路?

但是此时,秦国尚不能彻底横扫六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秦国统治阶层私心杂念太重。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四次担任秦相的穰侯魏冉。魏冉上位,主要在于他是外戚,是宣太后兄弟中最有能力的。作为一名统帅,魏冉的功勋赫赫,同时,他也有识人之明,秦国的战神白起,便是由魏冉提拔的。

但是作为外戚,魏冉和整个宣太后家族却把持朝政,将从关东六国夺取的财富和封地都归入自己控制之下。无论是占领楚国郢都,辟为南郡,还是攻击三晋,魏冉的财富和封地每一次都随之扩展。有些时候,魏冉也会受到六国的蛊惑,在有胜算的情况下自行撤围。

例如秦昭王三十二年,魏冉围攻大梁,却在须贾蛊惑下撤围而去。两年后他与白起先攻三晋,然后又逼迫赵国去攻击齐国,这本是破坏合纵的好计策。但因为齐襄王和苏代巧舌如簧,魏冉竟直接撤兵回国,放弃作战。魏冉的我行我素,也反映了秦国此时缺乏大战略的统一原则。

“连横”政策在齐楚已经被削弱的情况下,需要被新的政策所替代,那就是将六国作为统一体予以打击和征服。当然,想要修改政策,首先要除去既得利益阶层的掣肘。

公元前271年,掌握秦国大权的魏冉派军越过韩魏去攻击齐国的刚寿地区,希望将这片区域并入自己的封地陶邑。这一行动对秦国征服关东六国的目标,毫无意义,仅是为了满足魏冉自己的贪欲。

好在从魏国入秦的范睢及时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原则,即夺取的每一寸土地都必须可靠地为秦国所控制。同时,针对秦国此前大量军事胜利却没能摧毁六国军事基础的问题,范睢提出了“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重点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

“远交近攻”相对于此前秦国的连横之策,更着眼于具体战略目标的制定。由于此时六国大多由无能权臣把控朝政,秦国可以用文武手段欺骗不直接接壤的国家对秦国的入侵行动采取“绥靖主义”,而随着秦国将邻国吞并,国力大幅度提升,再对偏安一方的齐燕等进行打击,就会手到擒来。

不过,即便秦国拥有强大国力,连横以及远交近攻等外交和大战略策略也运用较为得当,战争中仍充满了各种波澜和反复。在长平重创赵国之后,秦国很快就在邯郸城下遭遇了合纵联军的逆袭,竟然一路被追击到河西之地,才勉强稳住阵脚。

但这次合纵已经是六国的最后闪光,因为此时三晋凋敝,楚弱齐破,六国即便有心联合攻秦,也难以突破函谷关和黄河天险,真正威胁到秦国本土。

秦王扫六合,实际上是对此前百年秦国历代耕耘的一个总收割。秦国从春秋时代开始,就有意无意地通过扩大国土面积和人口提升国力,在掌握巴蜀之后,实力已超过其他六国。此外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获得了更强的动员能力,军队组织也更为优秀。

以总体的角度来看,秦国的优势远超过三家分晋之后的赵魏韩,也要优于齐国和楚国。而且秦国偏处西陲,不容易陷入多线作战。而无论是连横还是远交近攻,包括“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的原则,都是从外交和战略角度进一步削弱敌人,放大自身优势。

合理的战略加上总体战的国力优势,保证秦国即便在统一战争中犯一些错误,甚至遭遇少数几次惨败,仍然能够保证取得最终的胜利。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农业科学编辑部

中华志愿者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