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光轴

面对少数民族的叛乱东晋朝廷是如何处理的

2023-12-19 来源:李子资讯

面对少数民族的叛乱,东晋朝廷是如何处理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东晋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在曹魏后期,对于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情况,已经有人对此表示担忧,害怕会发生叛乱。到了西晋初年,西北少数民族族人与统治者的矛盾日益激化,先后爆发了以秃发树机能和齐万年为首的反抗运动,于是就有了江统写的《过徙论》主张将内地少数民族迁往边塞地区。

江统的《过徙论》,是在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齐万年的反抗运动刚刚结束时提出来的。江统认为夷狄:“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江统在《过徙论》中重点论述的是关中的氐、羌和并州的匈奴,追溯各族迁徙内地的经过,强调如何让少数民族人“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一旦氐、羌、匈奴等起兵造反,必然会“为祸滋扰,暴害不测。”因此江统才坚持要把少数民族迁往塞外。

不过这一次,西晋朝廷并没有采纳。

后来,匈奴左贤王刘渊起兵,建“汉”。再后来,鲜卑、氐、羌等各族也纷纷起兵,陆续建立了十多个政权,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五胡十六国”。搜史君以为这个名称其实不是很确切,所说的十六国,其中前凉、西凉、北燕其实是汉人的政权;而十六国以外还有汉人冉闵的冉魏,鲜卑族的段氏、宇文氏、西燕,等等都曾割据一方,虽然时间长短不一样,但也都造成那一时期长久分裂的因素。

元康四年,八月关中的氐、羌群起反晋,一同拥立齐万年为皇帝,紧接着就攻破了泾阳。见事态扩大朝廷派安西将军夏侯骏指挥,增援关中。

此次平乱选择的人和平秃发树机能之乱时犯的错误一样,朝廷选派夏侯骏前往平乱,而夏侯骏是司马师妻子的本家,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更做不了统帅。同时有派和司马彤(此时司马彤驻守关中地区)有矛盾的周处前往关中。单这两点,就注定此次平乱必定以失败告终。

张华、陈准以赵王、梁王,相继在关中,皆雍容骄贵,师老无功,乃荐孟观沉毅有文武材用,使讨齐万年。观身当矢石,大战十数,皆破之。——《资治通鉴·卷八十二》

齐万年的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元康八年,张华、陈准推荐孟观为将。孟观带领京师的宿卫兵抵达关中,接过当地驻军的指挥权,连续不断地发动猛攻,第二年正月,就平定了齐万年之乱。

这两大事变证明:

只要朝廷政治清明,地方就不会发生叛乱;如果用人得当,即使发生了事变也不难解决。鲜卑、羌、氐都希望过和平安定的生活。各族首领,其中不乏有野心之辈,但只有在晋朝内政有毛病的时候,他们才有机会生事,否则是不可能的。

江统写了《过徙论》,其实他也知道这个道理,他在《过徙论》中说:“士庶顽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所以一有机会,就发生事变。因为,江统他存有“戎、狄凶悍不仁”的偏见,所以他在《过徙论》中先入为主的把这一点放在第一位。《过徙论》的不足就在于江统的偏见上。

进一步看,江统是给西晋开了一张不治病的药方,而且还会使病情恶化。

《过徙论》为何不适合西晋呢?

在古代那种条件下强迫上百万的人举家迁徙,必然会造成百姓颠沛流离,最终引起反抗。晋朝政府不愿意“徙戎”的原因就是害怕激发事变。

青春岁月杂志

黑龙江粮食期刊

数码设计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