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摩擦草属

古代最早养猫中国人何时开始养猫聊聊古文献

2025-10-22 来源:李子资讯

作者:邱羽瑄

小时候常见的卡通动画,或是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中,「猫抓老鼠」彷彿天经地义般是不可违逆的本能,如此强烈的印象大概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裡。

虽然现在多数人养猫都不是以捕鼠为目的,而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猫,猫咪从家畜一跃而上成为家宠,被人类捧在掌心上呵疼。然而,天性傲娇且野性极强的猫,又是何时开始被人类豢养成为家中的一份子呢?

中国猫咪的起源

关于中国的家猫,许多人常引用《玉屑》提到的:「中国无猫,种出于西方天竺国,不受中国之气。释氏因鼠咬坏佛经,故畜之。唐三藏往西方取经带归养之,乃遗种也。」

这段话言明中国的猫是在唐朝,为了防止老鼠啃咬佛经,特意从天竺带回圈养,自此在中原地区才有了猫的存在,家家户户开始出现「养猫护书」的习惯。虽然没有更确切的证据,但从各种文献资料看来,此种说法最晚在元代便开始流传。

然而,近几年的考古研究,在中国陝西省泉护村遗址发现两隻猫共八块骨骼,包括骨盆和下颔骨。根据碳、氮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其中一隻明显食用了大量的穀物,间接显示了身为肉食性动物的猫,极有可能被人类豢养并喂食农作物;而另一隻猫的年纪较大,推测是受到人类照顾才能安度晚年。

相关研究结果被刊载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和《科学》等网站上,这些资料隐含著猫与人类聚落有著某种显著的关联,但究竟是出于偶然还是经人类驯养,则无法确认。

除此之外,在许多先秦的文献中,都能找到猫的身影。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大雅.韩奕》便有记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但这裡的猫和熊、虎等大型猛兽并列,可以大抵判断与现在社会中,通称的「猫」并不相同,至少尚未被人类所驯。

史籍《逸周书.世俘解》中描述到「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鹿三千五百有八。」虽然可能是因身型较小、毛色普通、野性难捕或食用价值不高等理由,所以被猎的数目不多,但从猫被视为狩猎对象这点来看,先秦时候的猫可能为一种野兽。

且《尔雅.释兽》也写道:「虎窃毛谓之猫。」窃毛的意思是浅毛,同为猫科动物,猫和虎本就有著高相似度。从上述看来,先秦文献中提到的「猫」,应是未驯化前的野猫。

「猫」和「狸」傻傻分不清

猫和人类更密切的联繫,到汉唐时期更为显著。但先秦真的没有家猫吗?许多人还是对此有所怀疑。在明末张自烈编的《正字通》中提到了狸为野猫、猫为家猫的解释,加上秦汉文献中多有「以狸捕鼠」的记载,于是便有了现在所谓的「猫」,在战国至汉代被称为「狸」的说法。

《韩非子.扬权》写道:「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也提到:「狸处堂而众鼠散。」可见以狸捕鼠在战国时代已相当常见。不过,这并不能直接证明猫和狸是同一种动物,毕竟善于捕捉老鼠这种齧齿类的动物多的是,汉代人甚至会养狗捕鼠。若要进一步分析猫和狸的关係,从许慎的《说文解字》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猫,狸属。从豸苗声。」

「狸,伏兽,似貙。从豸里声。」

在《说文解字》中,归类在「豸」部的字不超过三十个,与其他常见动物的部首偏旁相比,可以说少的可怜。推测在当时,人们对这类动物瞭解不深,或是因数量稀少,才无更详细的纪录,猫和狸即为其中两个。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狸为一种四脚趴地行走的野兽,猫则是狸的一种;也就是说,狸可以视为一种动物的类别,用现在的生物学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可以更清楚知道两者是有阶层关係的。

此一说法也在《本草纲目》出现,「猫,捕鼠小兽也,处处畜之。」从捕鼠和被饲养的观点来看,这裡应是指家猫,而狸则被解释为「野猫」。李时珍的说法也接近将「狸」视为多种动物的总称,例如:虎狸、猫狸、海狸、灵狸等,并没有特指单一生物。上述种种资料显示,猫和狸有其相似性,但并不能混为一谈,故前述「家猫为猫,野猫为狸」的说法可能不够严谨。

由于狸和猫都有会捕鼠的特性,导致两者常常被误解和混淆。从文献资料来看,先秦以前较常看到以狸捕鼠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猫野性较强,较难驯养,所以狸就成了家中的捕鼠常客。而汉唐之后,当温驯的家猫传入中国,驯化后的猫更符合人类的需求,自此取代狸成为家鼠剋星,登堂入室霸占宅中一隅。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化工管理期刊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