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腾冲杜鹃

山洞起名重庆秀山与湖南保靖花垣三县交界的

2025-10-21 来源:李子资讯

游玩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后从清水坪走野竹坪,走毛沟镇去花垣县,然后走边城镇再到重庆市秀山县的洪安镇回重庆。路线是这么计划的,但路过田家坪时发现附近有个峨溶镇,看到峨溶两个字感觉应该是山清水秀的地方,为此就转道往峨溶方向走。来到峨溶镇后果真跟自己想象的一样,不得不感慨渝东南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峨溶镇位于秀山县东北部,距离县城45公里,户籍人口2.5万余人。峨溶镇或许是秀山县十几个乡镇当中较为普通的一个,但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较特殊,一市一省三县的结合部岂能不让人记忆深刻。远离城区、地处偏僻,山清水秀、用现在的话说非常宜居,但反过来说宜居的地方也只能用环境舒适来描述,至于生活水平还真有点尽不如意。

峨溶镇的建镇史不算长,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情,民国27年(1938)由福森乡析出设峨溶镇。乡腾地方出来设镇,听起来是不是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民国时期的乡跟现在的乡有很大的不同,乡相当于解放后实行县管区的一个区。福森乡的前身是清朝乾隆年间设的福森里,民国后改为乡,当时属秀山县第一区。

峨溶镇地处一市一省三县的结合部,按理说对于城乡发展非常的有利,但远离城区和资源的匮乏成为发展的拦路石。当天在峨溶镇上逛一圈,感觉峨溶镇跟很多乡镇都差不多,看不出有何差距,不过以峨溶镇现在的自然条件,能发展到这等程度已经达到极致了,得亏是远离城区,要不然可能都被县城稀释殆尽。峨溶镇远离县城的好处就是没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仍保留自身原始习俗。

远离城区的好处就是没有受到缤纷世界的袭扰,村民们都过着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或许吧生活在法治社会环境下不想安逸都难。不过以峨溶镇这样的地理位置,要是在古代未必是好地方,远离城区就意味着远离管理中心,没有管制的地方也就是三不管地带。明清乃至民国时期,这一带仍是两省三县的三不管地带,土匪恶霸、土豪劣绅的存在让这地方毫无宁日,百姓深受其苦,直到全国解放后世乱猜结束。

峨溶镇的建设起点很高,民国27年就设镇,当然以当时的行政体制,镇级单位跟现在的镇级单位有较大的区别,但初设就建镇足见此地的重要性。不知为何在民国30年峨溶镇降为乡,可能是以当时的经济容量和人口基数有关。解放初期因匪患严重一度将峨溶的乡公所搬迁至新场后更名为新场乡,匪乱结束后才将乡公所搬迁到现在的峨溶镇,新场乡保留,不过在1955年并入平马乡。

1958年全国实行集体经济制度,峨溶乡更变为峨溶公社,1961年峨溶公社和平马公社析出复设新场公社。新场公社也就是后来的龙贡乡,2001年龙贡乡与峨溶乡合并建峨溶镇。上世纪的90年代初开始至本世纪的头10年,全国都兴起撤乡并镇,小乡镇撤销并入大镇是常态,不过感到可惜的应该平马乡,并入洪安镇都感到不可思议。

花垣河岸边的小镇岂能没有码头,更何况峨溶镇的起始家业就是码头经济。峨溶大桥还没有修通之前,湖南省花垣县大河坪乡和秀山县峨溶镇的村民相互来往就是依靠渡船,渡船往返停靠的就是两岸的码头。来到峨溶镇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通过大桥,重庆和湖南两地之间穿梭,有网友问湖南和重庆两地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是否相同。本人可以肯定的说,两边的语言交流是畅通无障碍,生活习惯更是八九不离十。另外补充一点,峨溶镇对岸的大河坪乡已经撤销并入边城镇,边城也就是茶峒古镇。

路过烤鸭店时忍不住停下来,视觉上看到油亮的烤鸭不看一眼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一双眼睛。要命的是烤炉里飘出来的香味,能把自己的嗅觉系统给打瘫,严重到口水往嘴角流。为不亏欠自己的肚子还买了半边烤鸭,在一家小餐馆里美美的吃上一顿。由于不是当场天,所以很多民间美食没能吃上,出门游玩就是吃喝玩乐的过程,来到峨溶镇没能吃到民间美食实在是一大遗憾。乡镇有更喜欢的是赶场,不知峨溶镇赶场天时几号,敬请网友告知。

古代出行方式靠水路,近代出行方式是陆路,峨溶客运站就是当地村民外出的重要窗口。看到客运站就想到外出务工,峨溶镇地势主要以山地为主,土地资源匮乏,生存资源不弱但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以当前的社会环境,温饱显然是不能立足,为此就有外出务工大潮。峨溶镇跟很多乡镇一样,也是外出务工人口比例较高的地方,有时候镇痛恨现在的社会,打工和农民工是谁发明的,害的很多乡镇因人口流失问题而逐步冷清。游玩峨溶镇后下一站就是洪安镇,顺便到茶峒古镇走走,谢谢大伙阅读本文稿。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汽车测试报告

成才杂志社

现代商业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