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井栏茜

汪盛起名保定故事25刘守庙

2025-10-21 来源:李子资讯

在府河上闸北侧,有座庙宇叫刘守庙或称刘爷庙。此庙占地原属东高庄村,为何在东高庄村的土地上建庙?有很多传说,今天,老保定谈谈此庙与保定东高庄村的姻缘。古代凡建庙宇,都是为了纪念对百姓有贡献的行善之人,如鲁班庙,是为了纪念木匠的祖师鲁班而建;红关帝庙(或称老爷庙)是为了纪念关公而建。从而得知刘爷庙也是为了纪念行善之人而建,此人名叫刘守真(刘河间,刘完素,字守真),据史书记载,河间府的郎中。

刘河间,金天会五年(公元1128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生,自幼学医,25岁读内经,35岁中近士,简放河间莅位9年后,继续行医,並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及〈素问至真要大论〉,奠定了中医瘟病学的基楚,是中医‘寒凉派’的始祖。说刘守真当时所处的华夏大地,正处于战争年代,金与南宋,金与元(即女贞族入驻中原不久,蒙古族又南下)之间战争不断,保定地处金元之战的腹地,导致温疫流行频繁,平民生活于水火。民间相传,刘河间在保定周边辗转行医。时年,夏秋之际,巧遇保定东高庄村抬棺出殡的队伍,刘河间观有鲜血流出(即,现代医学所说的传染病伤寒肠出血),立即上前劝其止步。开棺验尸切脉,施针下药,死者醒来,奇迹发生。家人将患者抬回家中,全村人都来到这家,纷纷给刘河间磕头,夸其有起死回生之医术,并称刘河间为刘爷,刘爷还调治好了全村患有这种疾病的百姓,然而,刘爷却分文不取。刘爷的高尚医德,起死回生的医术,深得老百姓之拥待,其善举很快传遍了方圆百里之乡。东高庄村百姓为感其德,报答刘爷,在其村东南上闸北侧占用患者家的土地修庙一座。每逢刘爷生日那天,全村人都要到庙前给刘爷烧香磕头,一曰怀念,二曰求刘爷保佑,这就是保定刘守庙传说。

而史书记载,刘河间医德高明,患者满庭,扶危济民,生活贫穷清,其善名饮誉一方。1191年,金章宗的女儿得重症,御医无策。帝传旨:各州府荐医。河间知府吴锐将刘守真推荐给皇帝。刘用三副中药将其治愈。章宗欲封其为太医,刘坚辞不受,并借故溜走,之后在保定一带行医授徒。金章宗赞其医术与品德,御赐‘高尚先生’。永安年间公元1196年一1200年,章宗皇帝又三聘其出任金廷御医,因刘河间年逾古稀,拒厚禄之聘,仍辗转保定民间,给百姓治病。公元1214年(金宣宗,贞佑二年),故,享年86岁。

史书明载,明太祖朱元章,于洪武元年(1368年)封金元名医刘守真(刘河间)为‘广候’班列之首,并在保定城隅建庙宇,供奉其牌位。庙内香火旺盛,时有帝王拜蔼。507年后的清同治13年(公元,1875年)在上闸北又重修庙宇。满清未年,西太后仰幕其名声,赐以匾额,民国9年,时任直鲁豫巡阅史的曹锟曾翻修过该庙宇。46年后的1966年文革初期庙宇被占用,格局被破坏残尽。1984年,在原人大常委董建华,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和原市委书记郄光的倡导下,旧地重修,即我们今天看到的刘爷庙之面目。刘爷庙(守真庙)有正殿和东西配殿及后殿,正殿重塑守真塑像,以供世人怀念刘爷。

有了刘爷庙(刘守庙),香火汪盛,有了人气,小商小贩抓住机遇,在庙周围摆摊做起生意,慢慢地形成了人山人海的庙会。三月份正值春耕大忙季节,农具制造工匠,拿来各种农具(扒子,犁,水车斗子,大镐、铁钎等)在庙的南侧(府河以南)叫卖,日复一年,形成了方圆百里知名的农具市场庙会。

每逢三月初十至四月初十,借上庙之际,百里之外的的百姓都来逛庙会,方圆二里的庙会之大,可以想向。解放后刘守庙会改名为刘守庙物资交流大会。这就是说有了刘守庙,才有了刘守庙会。而有了庙会后,那些远乡的上庙会或做生意的人在庙东南方向购地盖房,逐渐形成村落,起名刘守庙村。也就是说有了刘守庙会,才有刘守庙村。1984年6月1日,刘守庙被保定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作者:郝群峰

文章内容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作家天地杂志网站

花卉编辑部

中国航务周刊网站

化工管理杂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