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尼龙滑块

山口起名字泰安市历史文化名镇金山口

2025-10-21 来源:李子资讯

泰安市历史文化名镇—金 山 口

山口,历史悠久,西汉立村。位于泰山东麓,汶河之阳泰莱平原(泰安县民国十八年县志记载汶阳平原)。地处山区与平原的接合部,因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

山口扼济南至临沂南北通道,卡泰安到博山东西要津.土地肥沃,地下水丰富,气候适宜,农业发达,是粮食高产区。历史上人们曾称之为“花园”,自古有“金山口”之称。建国后曾流传“苏联有个乌克兰,中国有个汶阳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山口曾不断出现过商贸云集、店铺林立的景象。1931年至1937年,山口有各种商店50余家。山口大集达万人以上,尤其是大牲口和木材市场,规模之大、交易之广、远近闻名。山口早就是岱东名镇、鲁中重镇,民间广传“待要吃饱饭,围着山口转”,这也是“金山口”美名之所在。

随着几千年的历史沿革,山口曾是村、乡、区、镇驻地。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1941年属泰山行署黄山区,1945年属泰安县山口区,1948年属第三区,后改为山口区, 1958年建山口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山口办事处,1985年5月改为山口镇。

山口镇位于泰安市岱岳区东部略偏北,距市区20公里,南连泰山区邱家店镇,西接省庄镇,东邻岱岳区祝阳镇,北与黄前镇接壤。距泰莱高速公路4公里。103省道纵穿南北,距济南市区60公里。山口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36800亩,下辖4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5万余人。地处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西最大距离7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0.5公里。主要山脉有大青山,尖山等,其中大青山最高,海拔460米。主要河流有2条,东有石汶河,境内流长12公里,西有解甲河,境内流长10公里。

境内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大豆、花生、大白菜、土豆、南瓜、姜、蒜、苹果、板栗、桃、杏等。全镇植被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3%,覆盖率22.3%。

山口的大白菜,是泰安大白菜的主要产地之一,历史悠久,素有“泰安三美,白菜、豆腐、水”之说。山口的兰沃板栗,是正宗的泰山板栗品种,果实均匀,色泽光亮、壳薄,内衣易剥,肉质细,水分少,糯性大,适宜制作糊炒栗子。主要出口日本、欧美及东南亚地区。

山口还是有名的苗木花卉之乡,境内大小苗圃30多个,苗木花卉面积6000多亩。山口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

山口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气势宏伟的广福寿、铁佛堂,地下有600多年的冶铁遗址。光福寺在山口村北,寺院古木参天,大殿雄伟辉煌,红漆圆柱,雕龙绘凤,墙上壁画栩栩如生,殿内塑像逼真。只是随着历史变迁而被湮没。《泰安县志》留有记载。

铁佛堂位于山口西南,园内有一清泉,是清代泰安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甘冽、冬暖夏凉,据道光八年(1828年)泰安县志记载:“池围三尺,阔三尺,水深六寸,渠长十二里。”由于河水冲刷,年久失修,泥沙淤积,泉源堵塞,泉水偶尔从河沙中渗出,形成池塘。1982年将水面扩大,开掘成宽8米,长25米的养鱼池。1994年池边又有泉水冒出,有人散布迷信,将泉水说成神水,蛊惑人心。一时远近取水成风,为了制止,泉眼被封死。

山口西部的王坟,传说葬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的尸骨。经文物考证为商周至汉代的文化遗存,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理学名儒李汝桂,字少崖,号还朴,是山口东太平村人,知识渊博。其父曾任河北训导等职,后随父亲还乡,在家乡办起育英书院。育英书院是泰山十大书院之一,先后教出学生400余人,名扬四海,被崇拜为“海岱儒宗”。有功名者甚多,临邑的邢侗、张玉发成为明礼部尚书,肥城的李之实,著有《春秋辩移》。李汝桂自己著有《还朴心声教言讲余录》、《俚言》等书。李汝桂故后,皇上钦差冯从吾亲自为其题写碑名:“明理学名儒泰山还朴李先生墓”。李汝桂的学生,礼部尚书兼文学士张玉发,特意在山口东门里树立碑阁以示纪念。1958年大跃进中,碑阁被破坏。

山口,这个一直就闪着金色光辉的古镇,目前已成为拥有钢材、锻压、建材、造纸、棉纺、制衣、机械、木器、食品、酿造、电子等企业的新兴工业城镇。山口锅炉油罐誉满全国,山口酱油食醋香飘万家。先后被定位泰安市计划单列镇、泰安市中心镇、泰安小康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百新工程试点镇、全国经济综合开发百强镇、乡镇企业明星镇、省百家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食品工业期刊

智慧农业导刊

中国科技纵横期刊

美术文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