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冷裱机

烧烤卤虾起名怎么起名乡土散文让人掀起回忆

2025-10-21 来源:李子资讯

文:杨晓光

图:来自网络

小时候,我家的墙上挂着一帧两只大对虾造型的贝雕画,由北戴河贝雕厂制作出品。所以我对大虾的记忆算不上空白,也知道对虾是秦皇岛的特色海产品。不过从来也没吃过对虾。只记得吃过虾皮、虾酱、卤虾油,是舅舅从乐亭老家带来的。至于吃海鲜,那几乎等于痴人说梦。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们家住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文革里1段27号(现文明里小区)。那时吃饱饭的问题尚未解决,更谈不上吃好、吃精、吃细了。在文革里住的那几年,妻子在市棉纺厂(孟营以东、前进大队以南)上三班、每当妻子上下夜班,我都要骑自行车将她送到棉纺厂门口,或者到棉纺厂门口去接她回家。回到家里都是凌晨零点以后的时间,当年的伙食本来就差劲,鲜有油腻和荤腥,回到家肚子早就咕咕叫了。只好喝口水压一压,当慢慢地睡着了,等候梦中大餐。事隔多年之后的所谓“三高”之类致病梦魇,远离着人们的健康。

我家的北后身儿,过了建设大街和民族路的交叉口就是食品厂。那时候摘下虾头的大虾段,精加工做成罐头,由外贸公司出口到国外。余下的虾头,就低价零售处理给附近的居民了。每年到了八月十五至入冬前这一阶段,我家近水楼台先得月,总要到食品厂冷冻库零买对虾头。

人们互相打听着“放货”的日子,花几毛钱把虾头买回来,炖菜做汤,剁碎装罐墩虾酱,感觉味道还是蛮不错的。当年生活水平所限,吃不起鲜活的大对虾,花不几个钱儿买出口海产品的“下脚料”打牙祭,同样大快朵颐。

我吃过盐水煮虾头。将清理干净的虾头用盐水煮了以后,香气溢满整个屋子。煮熟的虾头沾了一层红色的虾油,味道确实鲜香浓郁,但肉实在是太少了,皮又嚼不烂,吐了可惜,咽下去又馇得慌,但不管咋说,毕竟尝到了“海鲜”哪!奶奶看到我们吃的不多,扔了又太可惜了,就多吃了几个,奶奶吃虾头皮也舍不得吐掉,全都嚼烂咽下去。结果由于吃多了虾皮碎屑不好消化,吃伤了胃。就像吃多了白薯一样,从胃里往上泛酸水。闹得几天吃饭都不香甜。

我记得吃得最多、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炸虾头。当年虽说生活贫苦,经过多年的爱国卫生宣传教育,人们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对于食品卫生尤为关注。不仅我们做炸虾头,几乎左邻右舍都做。人们把买来的虾头仔细做好前期处理。虾枪、虾须、虾爪、虾包统统摘除干净,再用清水反复冲洗虾头。捞出沥净水分后,加适量盐、姜粉、料酒(最好是黄酒),拌匀腌渍,再加适量面粉翻拌均匀。“醒”半个小时左右,让鲜味素充分渗入虾头段内。油温4成热,将入味的虾头炸至定型。油温6成热,放入锅内复炸,外壳焦黄酥脆,即可出锅装盘,端上桌品尝。色泽红润、口感酥脆、香酥可口的炸虾头,既是下饭的美味,更是佐酒的佳肴。

在物质相当匮乏的年代,能应时应节地品尝炸虾头,这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只能属于一片空白,也是如今的年轻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的稀罕事。可是对于我们这一代“老”秦皇岛人,事隔多年,如今回味起来,仍余香在口。

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物流时代周刊

黄河黄土黄种人

新晋商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