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养老项目

起名武氏武则天的原名谁知道既不是武媚娘也

2025-10-21 来源:李子资讯

在我们中国提起武则天,除了不懂事的小娃娃,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就出了这一位正式登基称帝的女皇帝,她执政四十余年,在位十五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位期间鼓励农桑,国家稳定经济繁荣,算得上是个好皇帝。

当然,野史中关于她宠幸男宠,任用酷吏,残害李氏宗族,骄奢淫逸的故事很多,更给这个女皇帝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如果问这位女皇帝叫什么名字,一般人都反应会是:她不就叫武则天吗?哦哦,不对,她叫武媚娘。

对历史再了解一点的人会说:她应该叫武曌。

事实上,这三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不是她的原名。

一、

先说“武媚娘”。

我们所能看到的电视剧中,她的母亲、姐姐,甚至情郎都会亲切地唤她一声“媚娘”,让我们以为她的小名就叫媚娘,那么大名自然就是“武媚娘”了。

武则天的爹武士彟,名义上是大唐的开国功臣,实际上他既没有领兵打过仗,也没有给皇帝出谋划策过。

他原本是个卖豆腐的小贩,后来做木材生意发了家。在乱世中偶然认识了贵族李渊,多次在自己家中盛情招待李渊一家子,给李渊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后来李渊举旗造反,武士彟资助他钱财衣物,大唐建立后,武士彟作为开国功臣加官进爵。

武士彟早就娶妻,前妻给他生下两个儿子后,早早死了。后来又娶了杨氏,就是武则天的妈。杨氏一口气生了三个女儿,再后来,武士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杨氏一个人带着三个女儿,自然受到了武家男人的排斥,最后不得不离开老家,搬到长安居住。那时候的武则天才12岁。

12岁的武媚娘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在京城颇有名气。

她这个“颇有名气”不是吹牛,因为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听说了。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驾幸洛阳宫,听说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皇帝赐名,那是多大的荣耀。14岁的武则天从此更名为“武媚”。

武媚后来怎么会变成武媚娘了呢?还有个缘故。

“武媚娘”原本是个曲名,且是一个在当时正派人看起来算是“淫声浪语”的曲名。

《旧唐书》中记载,隋朝初年,太子杨勇在宫中宴请群臣,有个属下叫唐令的弹琵琶,唱了首《武媚娘》之曲,被正直的大臣李刚规劝,说不要在宫中“进淫声,秽视听”,意思是这种靡靡之音会招来祸事。可惜杨勇不听他的劝,反说他“君勿多事”。

后来杨勇果然被杀,不听老人言还是不行啊。

李世民能赐这样的名字给武则天,说明武则天本人绝对不属于端庄型的淑女,而是风情万种的欲女,不然后面也不会和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有私情。

有了大家早就叫顺口的“武媚娘”曲名在前,大家叫着叫着,武媚就叫成武媚娘也不奇怪了。

二、

再说“武曌”。

这个名字的出现比武媚娘晚,比武则天早。

公元690年,已经67岁的武则天处理朝政将近30年,早已是大权在握,决定登基称帝。

武媚这个名字,从14岁跟着她如今已经五十三年,在古代,能活过五十三岁的人都算是幸运的了,这个名字已经刻入她的骨髓中,但是作为皇帝的名讳,略显不够大气,于是武则天决定给自己取个新的名字。

大家都知道,年龄越大的人越会念旧。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他,包含着他以前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做过的事。武则天当然也是这样,她一步步从五品才人走上至尊宝座,绝不会抹杀掉自己的过往。

可是翻遍字典(或者叫说文解字),没有一个字能配得上她。她思来想去,决定自己创造一个字,这个字既要寓意好,又不能脱离她的成长过程,于是“曌”字横空出世。

曌,日月当空,主光明灿烂,寓意自然是好的。

另外,当初武则天出宫当尼姑的时候,法名就叫“明空”,暗合她过往之意。

还有一个传言,武则天自小字也叫“明空”,据说是母亲杨氏给她取的名字,也是希望她前途光明的意思。

这个传言不是空穴是来凤,因为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名字叫武顺,字明则。这个在《集古录目·唐郑国夫人武氏碑》中有明确记载。

明空、明则,像是姐妹俩的名字。

三、

再说“武则天”。

其实,武则天活着的时候,甚至她死后很多很多年,世人都没用这个名字称呼过她。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公元705年正月,也就是她死前十个月,宰相张柬之和太子李显发动“神龙革命”,迫使武则天退位之时。

那时候武则天已经82岁高龄,身体虚弱,再加上患病,已经很久没有理政,就算没有政变,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

李显登基后,给武则天上了个尊号,“则天大圣皇帝”,随即恢复国号为唐。

“则天”这个名称也并非李显原创,它正是大唐神都洛阳皇宫紫薇城正南门的城门名称:则天门。

这座城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在这座城楼上,隋炀帝开创了万国来朝,李世民下达过焚城令,唐高宗过问了“韩国政事”,武则天发表了登基演说。

如今,这座矗立了整整百年的城楼,将自己的名字奉献给一代女皇,自己改名为应天门。

十个月后,武则天病逝,死前留下遗诏,要求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皇后。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与唐高宗合葬乾陵。死前还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等人的亲属。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位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女皇帝,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想起被自己伤害的那些人,想到佛法上讲的因果报应,终于也想为自己积下些许阴鸷,以修来生吧。

在后唐以及五代、两宋时,提起武则天,多称她为“武氏”、“武后”“则天太后”,明清之后,“武则天”这个称呼才慢慢被叫开。

最出名的就是康熙的老爹爱新觉罗·福临所说:“唐高宗以其父太宗时之才人为后,无耻之甚,且武则天种种秽行,不可胜言。”

四、

那么武则天的原名究竟是什么呢?

一种说她可能叫做“武元华”。

原因在于,她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叫武元庆,一个叫武元爽,按照辈分她应该也叫“武元x”。

武则天是个起名狂魔,她登基后,到处改名,官名、地名、节日名称通通没有放过。

特别是带有“华”字的地名,比如华阴、华原、华亭、华容、江华,就连西岳华山也被改成了太山,似乎她特别避讳“华”字,那么“华”可能就是她的名字,所以,她就叫武元华。

这种说法很快被反驳。封建社会大家族男子需按辈分起名字,女子却不一定。比如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武顺,就没有从“元”字辈,那武则天肯定也不会从“元”字辈。

更加直接到证据是武则天的爷爷名叫武华,给这些地方改名是为了避祖父的名讳。

翻遍正史,《旧唐书》和《新唐书》在则天皇后卷中都有记载武则天的名讳,可是两者记载并不相同。

《旧唐书》说:“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说她本名叫武曌,这应该是不准确的,很多史料佐证,“武曌”是武则天登基后才改的名字。

《新唐书》说:“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说她名叫武珝,珝是“美玉”的意思,读音是“许”,作为女孩的名字很合适。正史明确记载,似乎可以定论武则天的原名就叫武珝。

但是这一记载也受到许多专家的质疑。主要因为“武珝”这个名字只出现在《新唐书》,是孤证,没有其他史料可以佐证。

另一点,《旧唐书》编于五代后晋,主要以唐朝官方一手史料为基础,较为忠实地记录了唐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相比之下,《新唐书》成书于北宋仁宗时期,在继承《旧唐书》的基础上,引用了一些私人著作,且存在私自修改史料的现象,导致它的某些记载存在争议。

至此,武则天的原名究竟是什么,历史似乎不能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复。

14岁那年,走入宫廷的那一刻,她成了“武媚”。人们叫她叫武才人、明空师太、武昭容、皇后娘娘、天后娘娘、皇帝陛下……,掌握权势后,她给自己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名字,如同她开创的史无前例的武周王朝一样。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将近70年的宫廷生活,太久了,许多人一辈子都活不了这么久,而这却是她的宫廷生活,她早已想不起70年前自己的样子。午夜梦回,她从梦中惊醒,恍惚中,年轻的父亲正轻声唤着一个名字,起初,她不知道父亲在叫谁,当反应过来那正是年幼的她时,泪水早已爬满了她干枯的脸庞。

武则天、武媚娘、武曌、武珝,都是独一无二的她罢了。

百余名院士齐聚港中大深圳四大论坛共同探索学术前沿

房地产世界杂志社

品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