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农村平房养花潍坊昌乐冬日暖阳下的养老
冬日里,天朗气清,暖阳弄影,老姊妹们合伙做手工,老哥俩相约“杀一盘”,一群老头老太晒着太阳拉家常;幸福大食堂、幸福居、康寿苑、福乐苑、福寿院……名字不同、面孔不同,但味道和感觉相同,那就是暖心、幸福。随着潍坊市昌乐县助老食堂、就近养老服务场所等养老工程的陆续建成、运营,城乡老人少花钱、吃得好、住得暖,不仅吃饭难、养老难得到有效解决,而且生活环境更好、品质更高。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昌乐县以庵上湖村“党支部+合作社+互助”养老模式为样板,探索“子女尽孝、集体兜底、互助养老”路径。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小空间”,体验养老工程的建设成果,感受老年人生活的温度。
幸福生活“厚质感”
——“小空间”托起“大民生”
近日,北风夹裹着寒意呼啸而来,而人们熟悉的“小空间”里确却是暖意融融。
午饭过后,在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幸福院,只见每间不到30平方米的宿舍里,橱柜、床铺、洗漱间干净整洁,老人们沐浴着满屋的暖阳开心地拉着家常;对面的厨房、餐厅、活动室、浴室从西到东一字排开,活动室里空调、饮水机、沙发等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三五成群,凑到电视机前,享受着饭后时光。
不知不觉,村里的老人们在幸福院已经度过了4个年头。设施更完善、服务更到位、生活更幸福,离不开近年来庵上湖村实施的长效运营机制。几年前,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投资100余万元,以庵上湖小学旧址为基础进行修缮、扩建,配备基础设施。为弥补每年运营费用的资金缺口,村委将村集体20亩土地指标入股乡村振兴学院,获得分红全部投入幸福院运营,每年补助幸福院20万元,保障了幸福院正常支出、运营。
庵上湖幸福院的投石探路也为昌乐县养老工程建设运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目前,全县已运营助老食堂23处、就近养老服务场所12处。
在开张两个多月的首阳山旅游度假区东南庄幸福食堂,120平方米的空间,20位老人同时就餐,一种家的氛围感扑面而来。细细打量,软包处理的桌角、安装便携扶手的楼梯,铺设的防滑地砖……适老化设计让人直呼“太人性化了”。
“中心党委、村党支部筹集部分资金,并发起募捐活动,党员干部、爱心人士等踊跃捐款,解决了食堂施工建设及设施配备费用。”驻村“第一书记”杨京军高兴地说,“我们不仅做到饭菜质优价廉,还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建立了‘幸福档案’,为他们合理搭配膳食,让老人吃得舒心有营养。同时准备了扑克牌、象棋、报纸等,让他们饭后之余可以娱乐。”
“在这里吃住很舒服,冬天有地暖很暖和。”在营丘镇河头村福乐苑,今年91岁的刘玉英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每年将村集体部分收入用于福乐苑运行,保障正常支出、运营。凡本村75-80周岁老人每餐交纳2元,就可以在这里就餐,8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目前,有20余位老人每天来就餐。”河头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告诉记者。
更便利、更暖心、更舒心,一个个温暖“小空间”正稳稳托起幸福“大民生”,源源不断释放出惠老红利,厚重着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质感。
新风劲吹“增活力”
——“小住所”营造“大文明”
“爷爷,天冷了,一早一晚要注意添衣啊。”11月12日,五图街道为老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又来幸福院为老人们提供服务了。洗衣、浇花、整理衣物,志愿者们边干活边不忘跟老人们开开玩笑、拉拉呱,活虽小、话虽少,但能干到、聊到爷爷奶奶心里去。
“帽子很暖和,您戴着正好”“大姨,我给您理理发”“大爷您对这里有哪些意见建议”……11月13日,风和日丽,喜鹊绕树,在乔官镇黄家洼村康寿苑,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昌乐县各行业的志愿者。“我今天是特别高兴,来了很多志愿者关心我们,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幸福。”今年80多岁的李培德老人紧握着志愿者的手,满脸激动。
“太冷了,我们给老人带来了棉帽,面粉、食用油等。”温馨的一幕也出现在鄌郚镇康乐苑。原来昌乐县社会工作服务总站主任张效红也带领着社工和志愿者来看望慰问老人。6岁的张梦涵在母亲感召下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我要向妈妈学习,发扬孝老爱亲的美德。”“我们用实际行动让老人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呼吁更多志愿者加入我们的行列,传递尊老、爱老、助老正能量。”话语间,张效红满脸兴奋。
“夫孝,德之本也。”孝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宝都大地浓重文韵底色。几千年姜齐文化浸润,从“孔融让梨”到“闻雷泣墓”,从“最美邻居”到“最美儿媳”,物换星移,始终不变的,是孝善文脉的赓续。新时代,承载着对更高文明的追求,“小住所”播洒着文明雨露,涵养着良好家风、文明乡风,让一座城焕发向上向善向美的活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实践越发深入。乔官镇下庄村康寿苑,目前已有14名75岁以上老人长期入住,年龄最长者,今年已经94岁。“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基础上,我们将在加强服务上下功夫,在各种节日组织举办孝亲敬老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定期邀请卫生院医护人员,为老人进行免费体检、送药诊疗和健康咨询,营造敬老爱老尊老新风正气。” 康寿苑负责人王义林介绍说。
“百善孝为先”的新风正劲。为解决独居、留守、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吃饭难、精神孤寂等农村养老难题,河头村创新“志愿服务+养老”机制,志愿者们定期到福乐苑帮厨、打扫卫生、为老人检查身体,传承孝老尊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培育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睦邻文化,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
“小住所”,满满承载了尊老、爱老、助老“大文明”。
养老服务“提温度”
——“小网格”折射“大温暖”
“有人陪伴、有家终老、不愁吃穿、不离故土”,在庵上湖农村幸福院,今年92岁的杨桂兰多年前曾用这样16个字期盼自己的晚年生活,如今梦已成真。越来越多老年人搬进“小住所”,开启享老时光。怎样管理更规范,如何服务更暖心?庵上湖给出了答案。
大门口落叶有人及时清扫,刚换洗的衣物有人晾晒。王翠英和赵桂华是幸福院里的服务人员,除了一周检查一次卫生,他们白天还要负责老人们的衣食起居,晚上做好巡视夜查,确保幸福院安全。“我们床头和每位老人的床头都有一个摁铃,只要听到铃响,我们就按照显示器上显示的床号马上过去。”王翠英告诉记者,照护老人是项责任心非常强的细活儿。
“中国的治理体系建设,基础就是我们的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小住所”,犹如基层的小细胞,治理的模式与方式,也考验着民生的温度与厚度。为实现服务管理精细化,幸福院内部开展了网格化自我管理,将入住的15名老人划分为2个网格,分别推选出网格长,对院内的环境卫生、基本设施等进行自我分配管理。
作为幸福院管理委员会主任,赵光显管理着其中一个网格,并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4年前,他和老伴第一时间搬了进来,每天和大家打成一片,俨然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亲人。88岁的赵允祥和78岁的胡孝山同住一个宿舍,老哥俩时常因为鸡毛蒜皮的琐事闹心。赵光显得知后第一时间介入,拉理说和,屡次化解隔阂。“努力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就是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赵光显表示,“本着小事不出院,大事有‘两委’的原则,芝麻粒大的事儿也得处理好。”
上午还不到10点,厨房里就传来锅碗瓢盆的叮当响声。住在这里的刘美英与老姐妹一起调馅、和面。“扫院子、整理床铺、做饭……这周轮到我们这组干”,与记者交谈的工夫,一个个胖嘟嘟的水饺布满了盖垫。宿舍里,今年90岁的赵桂兰身体硬朗,扫扫地、浇浇花,忙里忙外闲不住,为大伙儿服务,老人习惯了。80岁的胡孝和拄着双拐行动不便,邻宿舍的梁秀英就帮着打开水、端饭。每天,互帮互助,抱团取暖,家一般的温暖氤氲在16个小宿舍里。
幸福院自治,不仅蕴含着对余热生辉的激励,还有点燃“众人拾柴”火焰的智慧。“谁干活就给谁积分,年终有奖品,发个洗衣粉、洗洁精,东西不贵,目的在于鼓励老人结对互助,相对年轻、有能力的老人为身体条件差的老人提供帮助、服务。不但节省了人员开支,还培养了老人互助互爱的风尚。”赵光显介绍,村里建立养老积分制度,鼓励督促子女经常到院看望老人、关爱老人。老人子女看望老人、照顾老人,子女获得积分;老人互帮互助、分享幸福,老人获得积分;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为老人做好事,获得社会积分;积分作为年底村民评先树优、集体分红、对外宣传的重要依据。通过积分制鼓励子女尽责尽孝、老人互帮互助、社会关心帮扶。
自治为基,内外互动,“小网格”折射“大温暖”。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鹏 通讯员 李雯 报道)
- 2025-05-06横琴家装装修工期多久150天建成珠海速度
- 2025-05-06包河区装修家装合肥哪家装修公司口碑比较好
- 2025-05-06爸爸当家马杨家装修风格工厂回应联名事件再
- 2025-05-06归路家房屋装修第一次装修新房一路踩坑打扫
- 2025-05-06草坝魏家涂料装修四川18岁农村男孩考上清
- 2025-05-06贺州装修公司司美家广西发布一批人事信息涉
- 2025-05-06欢乐家装灯具卧室装修简约美翻了这些吊灯设
- 2025-05-06常熟工装家装装修供应苏州招聘苏州弗兰特环
- 2025-05-06共享家装装修收费标准共享装修模式的核心终
- 2025-05-06固始爽哥房产家装修固始买房办证需要提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