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建筑钢材

火盆养花别了三间半平房的气象站

2025-02-18 来源:李子资讯

改革开放40年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导读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40年来全省气象部门锐意改革,创新发展,气象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中国气象局开展改革开放40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先进事迹宣传活动的要求,我们组织征集了有关事迹材料38篇,现将部分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浙江省气象局网站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浙江省气象局党建办

(配音:钟政轩)

七十年代的富阳气象站

别了,三间半平房的气象站

文章作者:施国富

记忆的搜索引擎停在了1976年的冬天。那是个寒冷的冬天。至今的气象记录还未打破,零下14.4度。

Part.1

12月的一天,我穿着臃肿的大衣,戴着厚厚的棉帽,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气象站的泥雪地来报到。虽然早就听说气象站是个小单位,但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仅有三间半破旧平房和一个观测场!

我扫视了一下。三间不足60平方米的平房。一间是职工宿舍,一间是值班和工作室,另一小间像仓库或柴棚,远远的那半间是厕所。我走进屋里,值班室却是暖融融的。

正在值班的老沈热情接待了我,在隔壁宿舍抄写气象报表的老倪和老阮也闻声过来。我介绍了自己后,几位老同志也分别作自我介绍,并跟我说了说站里的情况。老倪向我介绍,气象工作很辛苦,每天早上5点就要发航危报,一小时发一次,一直到晚上9点,遇到危险天气还要随时加发。晚上必须值班。

我说道:“我是个新手,不懂气象业务,怕是帮不了忙。请各位老师多指教。”听我这么一说,老阮接过话头告诉我,他原来是省气象台的报务员,为照顾家人回本地的。气象业务工作也是从零开始的,叫我不用担心。然后他交给我一本厚厚的《国际云图》:“你就从识云开始吧。”

就这样,在这三间半平房里,我的气象人生开始了。

Part.2

平房虽小,气象万千。

那是1988年8月,7号台风袭击。半夜强台风突然肆意横行,持续六个多小时的暴雨倾盆而下,最大风力达12级。气象站小房顶上的瓦片随风起舞,屋内到处是水。没人通知住在镇上的老沈,他却半夜听到狂风声就顶风赶来了。在老家休假的老阮摸黑骑着单车走一段、骑一段也赶到了。

全站人都到了,清扫的清扫,监测的监测,汇报的汇报。突然一阵狂风,“轰”的一声,高频电话和气象警报器的天线倒了,正好压上了站里的输电线。顿时黑灯瞎火,站里与外界的联络中断了,大家心急如焚。

“别急!”老沈第一个拿起手电冲向雨帘,我们随后紧跟。顶风冒雨,拉线爬杆,不一会儿屋里又灯火通明。天稍明、风稍停、雨稍息。大家肩背手扛、拉绳架梯,七手八脚,重新架设天线。

又一阵骤雨,豆大的雨点打在大家的脸上。值班员送来雨具。爬在天线杆上的老倪大声吼道:“闪开!不要,不要!”

“通了!通了!”随着值班员的呼喊,大家揪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几只“落汤鸡”一下倒在了值班室里。

Part.3

一幕幕,犹在眼前。

在这里,我们停电了在油灯下工作,大雪天爬风杆融冰雪,挖井汲水植树种花,围着火盆学习业务,挑灯夜战编程计算,通宵达旦防洪抗台风……这三间半平房承载了富阳第一代气象人的血和汗、泪与梦。

弹指间,整整四十年过去了。老同志们已回家颐养天年,我也双鬓发白办理退休。当年的三间半平房早已不复存在。

Part.4

2018年春天,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老沈、老倪和老阮应邀来到坐落在气象科普公园的气象大楼做客。

看到气象事业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办公室窗明几净,现代化设备琳琅满目,自动气象站遍布乡镇,气象服务涉及各个领域,气象队伍迅猛发展,气象事业欣欣向荣,老头子们备感欣慰。

蓦然回首,看到墙上挂的那三间半平房的老照片,我们又不禁百感交集。

坐落在气象科普公园的气象业务科技楼

—End—

作者:施国富

杭州市富阳区气象局原局长,

2017年1月退休。

(文章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期配音 | 钟政轩

《杭州气象》主持人

浙江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

科技部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讲解人员

中华活页文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官网

上海服饰电话

河南建材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