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SMT贴片

明星应该再降片酬广电总局决定将限薪坚持到

2024-12-20 来源:李子资讯

有一个已经被提及无数次但依然存在的问题:明星高片酬。

在市场的推动下,明星的片酬疯狂暴涨,有时候一位明星一部戏的片酬,足够普通人奋斗很多年了(也可能是一辈子)。真·一夜暴富不是梦,也不怪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进娱乐圈。

观众对这个问题也越来越介意:毕竟很多明星片酬涨了,业务能力却没能一起增长。

昨天(1月26号),据人民日报消息:在2018年,广电总局仍会继续抓明星片酬过高的问题。

在1月24号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会上,指出了2018年的工作重点。

一: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

“2018年,总局将大力提高广播电视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截图来源人民日报↑

二:启动“记录新时代”工程

“为加大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扶持力度,总局今年已经启动了“记录新时代”工程。”

截图来源人民日报↑

这一点和之前说过的一样,广电将会在2018年大力扶持现实题材作品。

三:推动文化类节目转型升级

“目前国产原创节目已经成为绝对主流,下一步要继续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节目研发重点,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各类节目中要弘扬的重要内容。”

截图来源人民日报↑

四:继续着重解决明星薪酬过高问题

“今年将继续着重解决明星薪酬过高问题,引导各广播电视机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节目创意研发和高水平制作上来,用内涵和品质取胜,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来提高知名度,要严把嘉宾、演员关,必须把德艺双馨作为首要标准。

截图来源人民日报↑

五:建立综合性宣传管理协调机制

截图来源人民日报↑

而在这些工作类型中,观众关注的一定是第四明星片酬的问题了。虽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但每次提及都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度,不然大家也不会用这个小点做标题了。

其实,关于限薪的问题,早在2014年就已经初露端倪。

2014年,广电总局颁布了一剧两星政策,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视台购买剧的压力,自然会要求制片方控制成本,压力就会转嫁到制片方的身上。

在一剧两星政策出台之后,微信公共账号“娱乐on call”爆料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或将于12月出台“明星限薪令”,对演员片酬进行限制,此政策在总局已进入内部征求意见。

虽然在2014年就已经提出限薪令,但并未真正出现并实施。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演员片酬只升不降,还被人调笑称:在中国,涨的最快不是房价,而是明星的片酬。

演员拍摄一部戏动辄都上千万,当红的流量炸鸡们报价更是接近亿。

和吸金能力永远不成正比的,是这些演员的业务能力:抠图、替身、没演技等负面新闻,常年围绕着不少流量演员。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他们真的做到了靠刷脸成功赚钱。

在美国和韩国,演员片酬只占到总投资的10%-30%,而我们国家已经突破了50%,更有甚者达到70%。

试想一下,制作费用的资金一半以上都被演员拿走,那真正用在剧作上的费用少之又少,导演和制片方也只能得过且过,凑合凑合了。

2016年,周迅搭档霍建华主演的《如懿传》开拍。在开机没有多久曝出“天价片酬”的传闻。

据当时传言,周迅和霍建华拿走了1.5亿片酬,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被央视点名。

之后,广电就有了新动作,在《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引导制作企业合理安排电视剧投入成本结构,优化片酬分配机制,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

这条新令实施起来依然遇到了现实问题,然后广电总局发布史上最明确的限薪令。

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中表示:

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30%。

这也是广电总局第一次为天价片酬划红线。

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可执行起来总是有偏差,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明星们就算是片酬降低,但依然拥有着别的赚钱途径——比如最流行的,就是片酬入股的形式。

还有一人在担当多个职务,拿到制片人等多份职务的酬劳等。

最后,尽管广电总局决心满满,但笔者依旧觉得前路漫漫……毕竟明星们已经拿惯了千万级别的片酬,让谁再去拿百万和十万的,谁都不会真正甘心啊……

才智官网

工程技术官网

消防界编辑部

现代营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