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复印纸

明星参加话剧的意义王晓鹰戏剧带给我们深刻

2024-12-20 来源:李子资讯

央广网北京3月28日消息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由此可见戏剧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从1962年3月27日起,国际戏剧协会设立“世界戏剧日”,至今已过去整整60年。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剧院都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示纪念。每年这一天,国际戏剧协会执行委员会都会邀请一位戏剧大师担任世界戏剧日献词人。

今年的献词人是著名歌剧、戏剧导演彼德·塞拉斯,他在献词中提到:“承载史诗般的愿景和目标、具有强大恢复和修复能力并且充满关爱的戏剧需要新的仪式。我们不需要肤浅的娱乐。我们需要团结在一起。我们需要共享空间,并要加以培育。我们需要彼此聆听、相互平等的受保护空间。”

戏剧之于你我,是什么?戏剧的魅力在哪里?中国的戏剧如何走出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朝花夕拾》节目主持人程穗儿就此专访了著名戏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带领我们“推开戏剧大门”,感受如棱镜般五光十色的戏剧世界。

导演 王晓鹰

戏剧经典:让文字变成活的情感

记者:您之前的每部作品上演都会引起大家广泛关注,而且观众接受度和认可度都非常高,您是怎么做到把西方经典作品搬到中国舞台还能这么受欢迎的?

王晓鹰:戏剧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不论是表现生活和人物,抑或表达对社会的看法,都有很丰富很深刻的内涵在其中,它能够充分展现戏剧应该有的艺术力量、文化力量和思想力量,而这些力量能跨越种族和国界,与我们产生共鸣,并没有所谓的距离感。所以,拍西方经典没有什么窍门,就是将其中情感深处的内容挖掘出来,通过演员的表达让文字变成一个活的情感、活的思想和人物的状态,这是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哥本哈根》剧照

戏剧探索:中国意象表达

记者:您一直尝试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话剧的演出中,能给我们讲讲这些年的思考吗?

王晓鹰:在我看来,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已不仅是话剧民族化,还有话剧现代化。过去我们面临的是引进的西方戏剧演绎方式如何扎根在中国土壤的问题,所以前辈们提出了话剧民族化,并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但现在,我们要“走出去”,要在世界上塑造中国的文化形象,如何带中国的文化底蕴与世界文化交流,如何更多地把民族化和现代化融为一体,这是目前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提出了中国意象表达,即并不是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或元素去“装饰”戏剧,而是从整体上将中国文化的写意、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等灌注到导演的构思乃至文学剧本中,就如某个评论家所说:“通篇浸润在中国戏曲等传统文化美学营养中,同时又体现出现代戏剧的色彩和魅力。”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底层逻辑思考问题,比如《兰陵王》,它不仅是一个传奇故事,还是中国戏曲开端的源头,今天戏曲脸谱就是从《兰陵王》使用的面具演化而来。《兰陵王》中的面具有象征意义,体现一个人真实面目与面对世人的假面之间的关系,其中关于人性的拷问、涉及人性更深层次的内容,是非常有情感共鸣的。该剧在国外演出时,确实也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我们用蕴含中国戏曲文化的戏剧去表达全世界人都能感受到的关于人性的理解,接受度非常高,国外观众非常震撼,莫斯科戏剧界的人都为之赞叹。走中国意象表达这条路,其实可以在世界舞台发挥中国戏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兰陵王》剧照

戏剧新变化:走向国际,塑造中国文化形象

记者:您执导的《理查三世》早在2012年就登上了国际舞台,英国媒体还给了大篇幅的报道,英国观众称:“看到了一台饱含中国意象的莎翁作品”。如何能让更多国内的主流戏剧登上国外的主流舞台,演给主流观众,直面国外的主流媒体,这是您一直想做和在做的事。经过这些年,中国戏剧在面向世界时呈现出了哪些新变化?

王晓鹰:中国戏剧现在在国外有很多演出机会,比如会有一些商业性的演出,还有当地华人社团或华人商会邀请国内剧团在国外华人圈子里演出等,但这些毕竟没有进入国外主流文化圈子,影响力较小。如果想要达到在国际交流中塑造中国文化形象的目的,还是要力图进入国外的主流文化舞台,面对主流社会主流人群塑造中国戏剧形象,所以会去参加他们的戏剧节或与当地大剧院合作演出。

记者:去国外表演我们国家题材的戏剧,在文化自信方面有什么考虑吗?

王晓鹰:在国外演出当然要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讲好故事本身就可以,还要体现中国式情感和哲理思考以及中国特有的诗性的文化艺术气质。这就涉及我们怎么去理解自己的文化。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挖掘和表达故事对当今社会有怎样的文化意义?如果要走向国际,这个故事又该如何表达?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所以我提出了戏剧现代化。只有我们将自己文化的艺术特点挖掘得更深入,表达得更到位,才能在国际上真正塑造好中国文化形象。

戏剧教育:滋润心灵,丰富生命内涵

记者:我觉得您把戏剧的普及与推广当成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在做,那您认为线上戏剧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王晓鹰:现在进入5G时代,信息传播要比以往更丰富,即使没有疫情,线上戏剧依然势在必行,会慢慢发展起来。但它永远不会取代现场演出,因为戏剧是需要面对面交流与观看氛围的,那种沉浸式感受无法替代。我想线上戏剧能扩大观众范围的同时,也会让那些想要跨越空间障碍,到线下观看演出的观众增多,这是它带来的正面影响。

记者:现在社会上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美育”,在您看来,戏剧教育能给青少年带来什么?如何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戏剧?

王晓鹰:我认为青少年的美育远不是让他们拥有一项文艺技能或特长,而在于扩展他们心灵的丰富和深厚程度,是关于复杂人性中透露出的对美的追求。戏剧也一样,它展现的是另外一种人生,会使你感受到在那种境遇中你的情感波澜,而且更重要的是戏剧艺术能真正进入你的心田,给你带来丰富的生命感受,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能会伴随人一生。

其实,现在世界上很多戏剧发达的城市,每天都会有几十部甚至上百部戏剧供观众选择,他们已经把看戏当作自己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我们也能带孩子们去看戏,其中有些人把看戏当作生活一部分就非常好了。

记者:您是一个很纯粹的戏剧人,我看您曾经说过:“生活中有很多快乐,戏剧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快乐。”我们该怎样理解“深刻”这个词?

王晓鹰:戏剧能带给我们很多,有时可能是轻松一下,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但更多时候它能深刻触动我们的心灵。所以,戏剧创作者包括演员,能够“追究”这段生活多深刻、多复杂,就可能将这些内容传递给观众,深入他们心里,哪怕是一个悲剧,也会让你彻悟。而且所谓悲剧并不只是向你传递悲伤,还有传递更深层次的人的感悟,这就是深刻的快乐。

监制丨白中华

主持丨程穗儿

编辑丨张祎

海外英语编辑部

中国航班杂志

汽车测试报告投稿

中国商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