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照相机电池

装修隔音室助听器为什么有人说助听器买回家

2024-08-20 来源:李子资讯

很多听损朋友在配助听器后都有一个疑虑,在听力中心试戴效果很好,买回家以后就感觉不是很好甚至感觉没有效果,戴和不戴一个样。或者刚刚佩戴时觉得不错,时间久了就觉的效果不好了。

最近遇到的一位李阿姨就是这种情况,刚开始的时候效果很满意,在佩戴了一段时间以后,自我感觉佩戴时间长了,戴与不戴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萌生了不想戴助听器的想法。

李阿姨的听力曲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否真的不需要戴助听器?

首先:确定基础环节有没有出错

良好的助听器效果建立在准确的听力检查与专业精准的验配基础上的,如果听力报告不准确、助听器不适合或者调试的不适合听力情况,那势必会影响助听器的佩戴聆听效果。

其次,如果这些基础环节没有出错,还有哪些因素造成这样的状况?

一、环境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在听力中心试听的时候,环境比较单一,又有隔音设备,还有验配师因为职业习惯,不管是在口齿方面还是在语速方面都是比较清晰缓慢的,所以佩戴者听得比较清楚。

然而回到家以后,有很多以前听不到的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可以听到了,比如:走路的脚步声、自来水声音,油烟机的声音等等,相对于听力中心还是比较嘈杂的,对比之下,就显得效果好像“差”了。

二、聆听距离的变化

助听器在双耳佩戴、没有辅助设备情况下,安静环境一般有效聆听距离为3米左右,嘈杂环境为1.5米,单耳佩戴聆听距离减半。

这是因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因波束发散、吸收、反射、散射等原因,使声能在传播中减少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它会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会自行“减速”、“掉头”。

所以在回到家中后,聆听距离的多样化,造成了感受的不同,需要佩戴者说话的时候,多加注意。

三、任何事物需要有适应的过程,助听器也不例外

听力受损时间久了以后,大脑接收不到声音信号的刺激,对声音的感知和言语的辨别能力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佩戴助听器后需要重新适应训练和恢复。同时,助听器虽然是高精密的电子仪器,但还达不到,与正常的听力相提并论,是需要长时间与大脑相互磨合适应的,才能“为我所用”。

佩戴过程中也需要家人朋友的聆听帮助,比如对于开头李阿姨的想法,女儿很快地为她分析了:“你之前不戴助听器,为了跟你说话,我都得咽喉炎了,一说话嗓子就疼,还说不需要吗?你要戴的。”经过女儿的劝说,和验配师指导使用,李阿姨有了转变愿意配合戴助听器慢慢适应,渐渐开始感受到了助听器的真正效果。

有人曾把助听器与婚纱做比喻,我觉得很贴切,婚纱的金贵众所周知,要想达到漂亮极致也是需要多次试穿调整修改,才能在婚礼当天显现新娘最美丽的时刻;助听器也是同样的道理,在适应过程中要与验配师多交流,不断的精准调试、适应才能达到最好的聆听效果。

我是听力师张艳艳,在听力康复指导和助听器验配领域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听器知识,哪里有靠谱的听力机构和验配师,都欢迎在留言区或者私信问我。

明日风尚官网

环球市场版面费

中国食品工业

商展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