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后昼夜温差大 健康养生宜咽津
处暑后昼夜温差大 健康养生宜咽津
8月23日处暑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介于立秋和白露的一个节气。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专家介绍说,处暑之后气候变数较大,应注意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处暑昼夜温差变大
处暑又称暑退,气温一般是15℃~17℃,是最适于人体的气温,“处暑热不来”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天气开始逐渐转凉,但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民间常说“秋老虎”,多是指处暑这样的气候。处暑节气之际,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
出游避免剧烈运动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秋天,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因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气温下降易感冒
处暑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人们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干燥的气候为一些细菌、病菌的繁殖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应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少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必要时戴上口罩。
如果秋季肃杀犯肺引起咳嗽,可以运用食疗缓解咳嗽。如干银耳50克,温水浸泡后洗净,熬至烂熟,调入一个鸡蛋,加糖服用,宜于干咳无痰。
处暑适宜“咽津”养生
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身心。因此,他一直主张咽津养生。他平时“叩齿鼓漱”,然后再把这些津液咽下去,久而久之,有利于健康。
李时珍也说过“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长留,眼明耳灵。”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经此养生,孙思邈活了100多岁。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记载有处暑七月中坐功:每日丑寅(1点到5点)时正坐,转头左右举引,就反两手捶背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 上一篇: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上呼吸道感染预防
- 下一篇:凉茶火锅 生活滋味
- 2025-07-03经络养生的好处经络养生可以联系脏腑
- 2025-07-03什么时间做瑜伽好瑜伽有哪些好处
- 2025-07-03大腿外侧拉伸运动是怎样的运动后如何做拉伸
- 2025-07-03练瑜伽好处如何在家轻松练习瑜伽
- 2025-07-03不同人群小暑应该怎么养生
- 2025-07-03hiv窗口期抗体多长时间hiv窗口期有哪
- 2025-07-03春季如何保证家居环境的卫生
- 2025-07-03白露时节做好心脏报价保健是关键
- 2025-07-03莫让保鲜膜影响了生育计划育儿
- 2025-07-03憋尿的危害憋尿有害是什么原因女人憋尿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