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两会焦点

菏泽养花达人(菏泽六旬农艺师孙文海:30年潜心培育出368种牡丹新品种)

2024-07-05 来源:李子资讯

大众网·海报新闻菏泽4月9日讯(见习记者 李晨光 王文博)三十年如一日,与牡丹朝夕相处,培育牡丹已经成为了农艺师孙文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菏泽曹州百花园,看到孙文海正在为培育牡丹新品种而忙碌。歇息之余,他向记者讲述了他与牡丹的故事。

农艺师孙文海

传承4代人 从被动到热爱

“从我爷爷那一辈就开始培育牡丹,然后到我的父亲,现在到我,下面还有我的侄子,都在从事培育牡丹这个事业。”孙文海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当初开始接触牡丹种植时,没有特别大兴趣,但是家庭的经济来源都是靠牡丹。父亲也经常教育我,做事要持之以恒,后来在种植牡丹的过程中,对培育牡丹有了兴趣,时间长了这件事就坚持下来了,对培育牡丹也从被动接受到热爱。

“文海”牡丹

“刚开始跟着父亲种植牡丹,看到亲手种植的牡丹花被游客赞许,特别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孙文海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介绍到。培育牡丹现在对于孙文海来说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孙孙文海介绍,他每天都要围绕百花园逛五到七圈,从早晨七点到晚上六点,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牡丹周围,牡丹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看着它们茁壮成长。

培育出368种新品牡丹 带领“百花”致富

培育牡丹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跟孙文海交流时,看到孙文海正在嫁接的六株种苗,都清楚的标注着分类。“我没有太多的文化,我培育牡丹靠我自己的经验去做,我想让花更白一些,我就会想什么品种的花搭配在一起会达到什么效果,都是我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经验。以前园子里面来过培育牡丹的专家,大学的学者,我都会前去跟他们进行交流怎么把牡丹培育的更好。”孙文海自信地说,正是他的这种“经验”,让菏泽牡丹花的品种越来越丰富。

孙文海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我现在红庙村(现百花社区)里住,这些年培育的368种牡丹新品种,都会分给我村里的乡亲,让他们进行种植、销售。从以前的二到五元的品种,到现在可以卖到一百多块钱的精品牡丹品种,看到乡亲们能致富,我感觉非常高兴。”

牡丹认证证书

父子俩的名字同被用来为牡丹命名

“父亲将这个培育牡丹的重担交到了我的肩膀之上,我要扛起来这个大旗。”孙文海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对于养花人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自己培育的作品得到赞许,对于他们而言,以他们名字命名就是一种最高的荣誉。

“景玉”牡丹

“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品种叫‘景玉’,就以我父亲的名字命名。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看到父亲得到这样的荣誉,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后来经过努力也培育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牡丹‘文海’。” 孙文海向记者感慨地介绍,每年中国牡丹协会都会到园子里面对培育的新品种牡丹进行考察、认证。在交谈中,记者也体会到了 孙文海“成功”背后的的苦涩和不易。

百花园内牡丹景色

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培育牡丹队伍中

孙文海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今年已经64岁。如果有一天不能种花了会做什么?孙文海告诉记者,如果不能养花了,要把培育牡丹手艺传承下去,讲到这里,孙文海表示他也很担忧,培育牡丹的人才短缺,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加入到培育牡丹的队伍中来,让牡丹花绽放下去。记者从孙文海的眼神之中看到了对牡丹的坚守,虽已有白发,但壮心不已。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

信息与电脑投稿

休闲官网

价值工程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