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尚大师

板栗育儿知识大全别把孩子养废了提醒做到3

2024-06-19 来源:李子资讯

下班时候,看见好久不见的乐乐妈妈和他5岁的儿子在前面走着,于是疾步跟上去想边走边聊会天。看见我,乐乐妈妈也是好开心地招呼着:”真是难得碰到你啊,今天咱可要好好聊聊。“

无奈的是,乐乐妈妈对她儿子实在是太上心了,刚聊上两句,她不是给孩子擦汗喝水,就是絮絮叨叨指点个没完没了:“儿子,小心路下,别摔跤了“,“儿子,两只脚要朝外迈开走,看看,你都快走成内八字了”,“哎呀,别可乱碰别人东西啊,搞坏了要赔的”......

乐乐,可不理会他妈,依然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压根儿就没把他妈妈的话听进耳朵,由得他妈在旁自行唠叨。

看这情形,估摸着闲聊是没法进行下去了,我主动终止准备离去。乐乐妈妈悻悻然抱歉道:“哎,你看这孩子,太难教了,怎么说他都不听的。”

是孩子听不进去道理吗?原因其实在于父母养育孩子的方法不符合大脑发展规律。

不要随时随地,唐僧一样地给孩子说教。

医学研究报告指出: 我们的大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理智脑,下层太是情绪脑。 而孩子的发育规律是先下层,后上层。 也就是说,对于大脑尚未发展完善的低龄孩子来说,我们讲的道理,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听懂。

除此之外,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 “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像乐乐妈妈总看不惯,只要抓住机会,就滔滔不绝地跟儿子讲各种大道理,孩子就像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似的,不但对妈妈的大道理置若罔闻,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讲得再多,再掏心掏肺,也都是无效的努力。父母的话,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就越大。

不要将你的好心说教变成语言暴力。话说多了,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父母们可能会一厢情愿地相信:我坚持说,孩子多多少少可以听进去,终会有一日会铁棒磨成针。但事实未必!

记得有次周末跟儿子聊天时,他突然打断我,“妈妈,你认为你提醒我的这些事情我都做不到吗?你不觉得你是在质疑我的能力吗?愣着那儿几秒后,我意识到:无休止的唠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会带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打击和消磨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如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所说:“所有大人都曾是孩子,但很少有人记得。”父母们总是试图用成年人的逻辑去说服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接受方式,常常忘记孩子的世界观和我们大不相同。

不要忘掉幽默。道理也可以换成段子,情景剧上演,效果可能更好。

蹭着”南方小土豆“网络热梗,尊尊妈一边跟孩子笑聊着”小土豆“的可爱形象:一群南方游客身穿浅色羽绒服,头戴可爱的帽子,包裹的圆嘟嘟的,坐在行李箱上,脚够不着地。一边又引导着孩子深入讨论这个热梗侧面反映着什么?让孩子在欢声幽默中,心情愉悦的同时也看到并理解到了哈尔滨这个向来妥妥的旅游城市是如何地居安思危,努力创新,积极向上突破的。

就像诗人泰戈尔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孩子的心灵,如同一片未被耕耘的土地,需要的不仅是理性的雨露,更需要情感的阳光。养育孩子不仅仅是知识道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父母们懂得如何去欣赏和理解这个奇迹,并适度的引导即可,而绝不应该仅仅是试图塑造。

财讯杂志社

匠心电话

广东蚕业杂志

环球首映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