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养宝宝好累啊为啥中国式养娃让家长和孩
“养娃就像没了半条命!”见到我,闺蜜丢下的第一句话,就是对孩子的抱怨。
在我的圈子里,闺蜜照顾孩子,她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从孩子出生,她就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孩子六个多月就开始上早教课,这些年,英语班,钢琴课各种兴趣班,学习班从来没有断过,平时想见她一面,特别难。
天天8岁了,在生活品质上非常讲究,就连饮用水都必须是固定品牌。可以说,闺蜜将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照顾到了极致。
然而,天天从小身体就不好,三天两头生病,一到换季,必然感冒。虽然天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老师也多次和闺蜜反应,别看天天成绩好,但是这孩子对学习没什么兴趣,每天学习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家长要注意。
前几天,闺蜜和儿子吵了一架,当儿子对妈妈嘶吼“我一点儿都不快乐!”时,闺蜜非常震惊,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孩子不仅仅很“差劲”,还不懂得感恩,
为了给孩子提供优渥的成长环境,为了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中国的父母倾尽自己的所有,可是为什么,养出的孩子和我们想想的不一样。
过高的期待带来落差
在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其中一个答案说:因为父母对出人头地有着过高期待,无论我怎样努力,失败感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
从孩子一出生,我们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我们对孩子满怀期待:第一名、100分、品学兼优、清华北大......
一旦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自然就会提高,一方面,父母会逼着孩子努力,另一方面,父母对结果永远不满意。
而孩子在父母的压力之下,一面不得不拼命前进,一面又不断被父母否定。
父母眼里的理所当然,让孩子苦不堪言。
最终,两个人都很失望。
严格的控制换来叛逆
英剧《黑镜》中,妈妈因为女儿曾经走失过,所以为了保护她,在女儿大脑中植入了芯片。
从此,女儿的行踪,女儿的身体发育状况都尽在妈妈的掌握之中。甚至妈妈可以选择女儿可以看到的画面,将不适合的画面打上马赛克。
美其名曰是保护,实则是密不透风的监控,女儿在妈妈的监视下成长为一个低情商,低能力的孩子,甚至选择了自残和暴力袭击妈妈。
小说《无声告白》里有一段话“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在父母眼里,即使孩子成年,也永远是孩子。父母将自己的爱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孩子牢牢地网在里面,“保护”着他们。
却不知,这样的爱,其实在不断削弱孩子的能力,在无形中伤害自己的孩子,甚至最终将孩子逼得叛逆,逃离,和父母越来越疏远。
长期的焦虑导致压力
闺蜜家的娃曾是医院的常客,只要天天哭了,闹了,吃奶不好了,有点拉肚子了,闺蜜就觉得孩子生病了,马上带着孩子往医院跑。
面对一次又一次来医院的闺蜜,医生也很无奈,表示她太焦虑了。
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担心孩子生病不舒服。到孩子上学,父母又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好出路。
孩子的成长背后永远都带着父母的焦虑。
将三个儿子都送入斯坦福大学的陈美玲曾说“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焦虑,让育儿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让父母不断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长期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而这种焦虑会传染给孩子。
孩子背负父母的焦虑,负重前行,他们时常感到不安,却又找不到出路,成为了焦虑的“第二代”。
高期待,高焦虑,高控制,让很多父母在育儿的路上走偏了,结果养出来的孩子安全感不足,有“空心病”、甚至容易抑郁走极端。
《从出生到独立》一书中就写到
“孩子是生长发育的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主题和人物,需要接受每个阶段的挑战,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生命发展才能得以继续。同样,家庭的发展也是从一个周期向另一个周期发展;家庭就是生命,家庭变成怎样,生命就会变成怎样。”
养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每段时期的成长特点和需求,才能有条不紊地帮助孩子完成身体、心理、人格和能力的成长。
比如,在婴幼儿时期,所有的成长一定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础之上,所以养育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遗余力地从多个角度帮助孩子先建立安全感,之后才能谈孩子的性格培养,能力培养,早教启蒙。
推荐各位父母读一读《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这本书将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主题和主要任务,清晰完整地列出来,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手把手教父母如何养育孩子。
从安全感的建立,好习惯的培养,到青春期的叛逆,成人后的离家独立,这本书都做了逐一解析,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导父母如何用爱帮助孩子成长为健康独立、自信快乐的人。
和其他育儿书不同的是,这本书为父母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让父母看见孩子之前要先看见自己,认清自己,从而提供更具有弹性的教育。
这本书是由多位经验丰富的家庭治疗专家,心理学专家联合编写,理论扎实,内容丰富,指导性强。
书中还介绍了单亲家庭的养育重点,父母和孩子矛盾如何处理等多种问题。不管您是家长、老师,还是心理学工作者,都很适合读一读这本书。
这是一本适合反复阅读的育儿枕边书,从孩子出生到工作独立,父母都能用上。有需要的家长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下单。
- 2025-05-13养猫卖发财吗国家反诈中心提醒网上养猫还能
- 2025-05-13养几只鸡再养几只狗鸡犬升天
- 2025-05-13你养狗了没养狗了你养狗了没有
- 2025-05-13沈阳领养猫上海12月19日沈阳市浑南区浑
- 2025-05-13什么地方养狗不好养的狗小巷养狗不喂深夜狂
- 2025-05-13养猫见面小花束第一次养猫需要准备些什么
- 2025-05-13养猫对人体坏处养猫对人的巨大危害铲屎官慎
- 2025-05-06橙家装修北京装修28天搞定碧桂园旗下橙家
- 2025-05-06合江装修公司有多少家店四川泸州合江县典雅
- 2025-05-06父母家装修意见不合奇葩家居父母和我们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