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气动阀

赵哥生活小常识冬季长竿传统钓晴天或降温鱼

2024-05-06 来源:李子资讯

冬季传统钓主要是钓鲫鱼,或大或小,有口就满足了,就怕半天一口没有,实在是一种煎熬。相信绝大部分钓友都遇到这样的情况,艳阳高照,风和日丽,鱼漂却纹丝不动,突然降温后的晴好天气,鱼获不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钓友们心里也犯嘀咕,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不上鱼呢?其实,关键是问题主要就在于温度的大范围变化,不要再考虑窝料和饵料的原因。赵哥野钓二十多年了,在垂钓过程中屡屡碰到这样的情况,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通过调查和研究,总结如下:

一,你先要搞清楚几个名词。

1,水体密度对流。

物理研究有一个实验比较直观,两杯水,一杯热水(加入蓝色色素),一杯冷水(加入黄色色素),垂直叠加在一起,看水体变化情况。

实验一:热水在上,冷水在下。我们会发现,两杯水会慢慢融合,但是,速度会很慢,但也说明水在流动。(正温层)

实验二:冷水在上,热水在下。两种不同颜色的水会很快融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两杯水都在流动。(逆温层)

总结:这种现象叫做水体密度对流。温度高的水和密度低的水,水分子间隙不同,密度就不一样,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会出现相互渗透的对流现象,这就叫做密度对流。这种现象的直接效果就是表面水温直接影响深层水温!

水体对流,有两种情况:垂直对流和环流。无论哪一种情况,水表层的温度变化都会影响到深层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情况。

2,正温层。

当上层水温高,下层水温低的情况就叫做正温层。可简单理解为突然的高温天气,无论一年四季亦然。此时的表现为底层温度慢慢升高,但是比较缓慢,直接导致水体气压变低,出现缺氧。

3,逆温层。

气温骤然由高变低,春夏秋冬都可出现,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根据水体密度对流原理,下层水温会降低的很快,一般15--20小时达到平衡。因为上层水温低,密度大,重力作用大,渗透的快。

二,鱼口的变化。

无出现水体密度对流,无论是正温层还是逆温层,鱼口都会明显降低,出现口轻或者停口现象。也就是说,无论是突然的降温,或者突然的高温,鱼口都会变差,只不过突然降温的时候,停口的时间会推迟10小时左右,这也是冬季降温当天,下雪当天好钓鱼的原因所在!鱼要适应水温的变化,鱼类需要自我调节去适应水温的变化,大约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去适应才会开口摄食。

三,应激反应。鱼是变温动物,身体的温度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由体表血管和腮腺血管神经传导脑垂体,迫使体温接近水体温度(一般比水温高1℃左右)。这个适应过程就是鱼类的应激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当短时间内温差不大时,鱼类的应激反应主要是物理调节,通过改变水层适应。鱼类有趋温的特点,总要寻找适宜自己生活的水层,降温时游向深水层,或者高温时上浮。

2,生理调节。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为了适应水温的变化,鱼类自身的温度也要发生变化去适应水温。升高或者降低体温去接近水温。在这个过程中,鱼类会有强烈的不适感,会长时间的不动,栖息在水底或者障碍物处,不活动或者少活动,多日觅食不积极或者不觅食,就是把饵放到它嘴边它也无动于衷。

应激反应不单单发生在温度的变化,受惊、电击、缺氧等情况下均会出现。

总结:无论突然的高温还是骤然的降温,鱼类都会出现应激反应,出现轻口和停口的现象,这就是夏天高温、冬季大晴天,冷空气来袭等恶劣天气变化,鱼口变差的主要原因。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去应对,且听下回分解。

感谢您的阅读,赵哥一直在分享钓鱼的实用知识和经验,打字不易,关注、评论、转发,就是对赵哥的最大支持!

黄河之声

住宅产业期刊

艺术大观期刊

数字化用户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