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塑料印刷

友哥生活常识分享生活小常识

2024-05-06 来源:李子资讯

三伏已过,处暑将至。“处”为躲藏之意,“暑”即暑热,故“处暑”意为躲藏暑热。民间有“处暑不出暑”的说法,即在处暑节气,仍会有未消散的暑热。今年为“早立秋”,相信在处暑时节不会太热。然而,夏秋交替之际,气候多变,气温忽高忽低,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今年立秋后的炎热天气持续时间较短,秋季将是一个比较凉爽的季节。根据今年末伏的特点和老祖宗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即今年秋季大部分地区将是“秋高气爽”的天气。虽然可能会有一段“秋老虎”的热浪来袭,但随着处暑的到来,天气会迅速转凉,为秋天的到来做好准备。

·一、忌过早加衣。民间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说。入秋后,不必急着添加衣物,稍微“冻”一下,有助于收敛阳气。但“秋冻”需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此外,睡觉时不宜盖太多被子,以免出汗伤阳耗津。

·二、忌熬夜。处暑前后,生活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才能缓解秋乏。因此,要改掉夏季熬夜的习惯,最好在10点前入睡。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三忌辛辣。

处暑后,应少食辛辣食物,这有助于减少肺气的耗散。此时不宜大量食用西瓜等寒性水果,如山楂、龙眼、木瓜、石榴、桃子等。因为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导致人体发汗,这是因为人体肺部的阳气通过汗液从体内发泄出来,身体便凉了,阳气发散了,自然身体也就凉了。四忌饮食油腻。

由于整个夏季炎热的气候会让人消耗太多能量,到了处暑,人体开始休整,因此会出现疲劳感,即“秋乏”。化解“秋乏”最好的方法是:饮食清淡,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以上是科学生活小常识,今天与大家分享。祝各位抖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长江丛刊杂志

大众文摘编辑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