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活常识不懂别指责孩子脆弱孩子的世界
文/霓裳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屡见不鲜。
每当发生这样的事件,最关注和担忧的,当属家长和老师。当然,每个人关注的点会有不一样的地方。
只是,有些人的反应,让我看了以后更加担忧了。
最近,安徽13岁的女生小怡,因为道法考试成绩满分,被老师质疑作弊,她留下遗书后,溺水身亡了。
我见到不少人这样说:
孩子太脆弱了,现在就因为这一点点的小事自杀,这就是她本人的问题了。社会上受委屈与被怀疑的事多了去。,即便现在没有轻生,将来走上社会依然还会自杀。
真的吗?
我只能说,是你太不了解孩子了。
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有着千差万别。当人们把成人的标准套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样坚强,这才是孩子面临的最大悲哀。
01孩子的世界很小
很多在成人看来非常小的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天大的事。这不仅仅因为孩子的身体弱小,更是因为他们的生存能力与心智水平,再加上孩子本身缺乏安全感,让他们无法处理甚至承受这样的事。
越小的孩子,能够承受的东西越小。
对婴儿来说,日常的吃喝拉撒睡,每个环节都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对于2岁的孩子,让他单独一个人在家里呆上一两个小时,就是一件天塌下来的大事。
他们的承受能力是非常低的。
这是孩子的问题吗?显然不是。我们不会因此说:“这个婴(幼)儿太没用了,一点点的打击都承受不了。”
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如果父母把他们推开或关在门外,告诉他们说:“我不要你了!”,这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一种无法无天承受的灾难性的打击。
可有些成人就理解不了,还觉得这一套对孩子管用,吓一吓孩子就乖乖听话了。却不知道他们在孩子的内心捅下了一个又一个窟窿,让孩子活在恐惧与绝望中,失去了最起码的安全感。
当这些伤害在孩子身上长期或某个阶段内经常发生,他们的内心就会有形成许许多多的裂缝和空洞,同时,能量也被冻结在这里无法流动,心理发展也会停滞在这里,无法走向下一个阶段。
这样的孩子,随着岁月的变迁,身体渐渐长大,内心却还停留在受伤时的那个幼小阶段,无力抵抗外界的风雨挫折。内心的那些裂缝与空洞多了,就会让他们变得脆弱,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对他们都是严重的生死威胁与惊吓。
02孩子在成人的世界里是绝对弱势的
孩子之所以脆弱的另一方面原因是,他们在成人的世界里有着现实层面上的无力与无助感。
由于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经验和资源,需要依赖成人才能正常生存。即便孩子很独立,想想看,你让一个13岁的孩子去社会上找工作,谁会提供给她机会?
这时,就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当大人不支持孩子,或在孩子的过往经验中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时,就很容易心生恐惧,并陷入孤立无援的绝望境地。
有人说:
被怀疑作弊的孩子很多,为什么别人不会自杀,偏偏是她。只能说她自己心理有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的层面和因素是很多的。比如,每个人的自尊感不一样,看重的东西也不一样。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或孩子把作弊这个事情看成是他人格上的一个严重污点,又自尊心特别强,就会更加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
如果有人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给孩子内心的支持,帮助、鼓励或陪着他一起跨过这一阶段,孩子的人生就获得了一次成功突破的经验,从中获得新的能量,开始向下一阶段。这样,他们抗挫折能力也就获得了一次重要的提升。
03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特殊期,也是危险期
既然越小的孩子承受能力越弱,为什么自杀的总是青春期的青少年,却很少见到十岁以下孩子这样做呢?因为,他们的身体和自我意识都还没发展到这样的阶段,只能压抑自己的感觉,被动地承受着。
我们常说,青春期是一个危险期,小时候的许多问题都会在这时候爆发。
这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简单地说就是,大脑中负责情绪的区域快速发展,而负责控制情绪的区域发育速度远远没跟上。两者不同步的结果,导致孩子在这期间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冲动冒险。
另外,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同步,他们身体已经成人,觉得自己长大了,很想独立处理问题。但是,因为他们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又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社会经验欠缺,处理问题的能力弱。这样的冲突也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困扰和压力。
他们自尊心又特别强烈,渴望得到同学与伙伴的尊重与认可。再加上很多孩子都是二元对立的思维,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就是坏,遇到不顺就很容易走极端。
因此,父母和老师都需要学会对孩子有起码的爱与尊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和面子,和他们沟通时注意方式和保持平等对话。
04关于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与支持
在孩子小的时候,需要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才能让内心变得强大和坚韧,这是他们对抗挫折的基石。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一颗千疮百孔的内心,是脆弱无力的。所以,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首先是要用爱来滋养孩子的内心。
这个爱不仅仅是物质与生活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情感与心理上的支持。让孩子知道父母始终都会在身后支持自己,不会抛弃自己,获得充足的安全感与自我肯定能力,这样也就唤起了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热爱。遇到问题时不会孤立无助,也就有了对抗挫折的力量。
二、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
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和化解挫折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尝试去处理自己能够处理的事,从中获得经验,不断收获内心的成长。
加上他们的自尊心又特别强,所以,遇到不顺很容易往坏处想,很多事关自尊的事,就会看得特别严重。比如,他们非常在意同学和伙伴的看法,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评价。
2020年11月,上海18岁的高三女生欣欣因被老师怀疑“早恋”、“作弊”,留遗书后溺亡。
“抱歉,再见啦,这个可爱的世界。我没有早恋,也没有作弊,请不要无端怀疑我了,从来没有想过害人,可为什么一直不快乐?今天下午去了市六医院,但由于缺乏生活常识,到的时候,医院门诊已经关门了。”
同时,在遗书中她也提到这样一个细节,缺乏生活常识,这也会导致挫折感的加重。
因此,父母不要让孩子与现实生活脱节。
三、不要给孩子太高的要求和太大的压力
长期的压力,会消耗孩子大量的内心能量,让他们变得脆弱。
有人说,以前我们也没有父母的支持,为什么孩子自杀的现象没有那么严重?
可能以前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另一方面孩子的自我意识也没有现在这么强烈。还有,父母或孩子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也没有这么高。
父母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和孩子轻松沟通聊天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焦虑,聊天时要先保证自己的内心是平静和稳定的,否则就不要聊。
四,平时多让孩子向内寻找力量,帮助孩子向更长远的时间与空间看。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意识到:虽然这件事在目前看起来似乎很严重,但是如果几年回过头来看,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大家根本就不记得了。
家长自己要先看得长远。毕竟我们比孩子多走二三十年的路,能够知道很多小时候看起来非常严重的事,长大后看起来根本就不是事。但孩子看不到,所以才更需要家长的理解。
如果家长不仅自己不能从长远处看问题,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反而自己陷在眼前小事中,责备孩子,那孩子就可能真的走投无路了。
因此,想真正帮助孩子提升抗挫折能力,父母首先提升自己的心态与格局,才能一路引领着孩子面对挫折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25-07-03花香阵阵防病治病宜养生
- 2025-07-03健康喝水水杯如何选择
- 2025-07-03调查显示公众选择避孕方式存在三误区
- 2025-07-03补肝自制九款养肝粥
- 2025-07-03健康吃螃蟹需做到三不
- 2025-07-03母乳喂养好为宝宝筑起健康屏障育儿
- 2025-07-03阿托品的副作用有哪些和阿托品起作用的药物
- 2025-07-03每人每天吃1个鸡蛋为宜
- 2025-07-03老人应适当吃些零食
- 2025-07-03从眼屎状况判断身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