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冷却系统

不懂生活常识的人怎么形容文坛宗师叶圣陶自

2024-04-26 来源:李子资讯

记得小学课文里有一篇文章,题目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该文见证了叶圣陶老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人们的印象中,叶老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教育家。

叶圣陶的文章与他的人品相得益彰:谦逊、亲切、和蔼。读他的文章,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令人振奋!

叶老对于书法,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然而,他又自称不懂书法,这显然体现出他的谦逊。那么,叶老自身的书法,又是个怎样的面貌呢?

叶圣陶先生毕竟是文人和教育家,书法不是他的专业领域,却是他的教育工具。因此见不到他的气势磅礴的草书,只是以行、楷的面貌出现于公众的视野。

人们说“字如其人”,虽然这个理论不适合所有人,但适合叶圣陶老先生。他的墨迹,温文尔雅,恬淡宁静,使人倍感亲切。

叶老的行书自然自然洒脱,楷书端庄朴实,中规中矩,一如他的严谨的治学精神。一幅书法作品,字里行间,仿佛窥见他的做人的务实的风格。

不由回忆起当年他为中学生、后来成长为著名作家的肖复兴修改作文的场面,一字一句,诲语谆谆,令人终生难忘。肖复兴的成功,无不与叶老的教育有关。

对于书法方面,他最钦佩弘一法师李叔同。李叔同的孩儿体,为何令大作家叶圣陶的钦佩呢?这应该归于他们的人格、人品有着诸多的契合点。

叶圣陶这位自称不懂书法的文坛宗师,对李叔同晚年的书法,提出了如此看法:“弘一法师近几年的书法,有人说近于晋人,但是模仿哪一家,实在说不出。”

叶圣陶老先生以上的看法,正说出来大家的心声!的确,李叔同的书法,如果说像晋人的书法,显得有点勉强。说到晋人,自然离不开二王,自然洒脱流变,这些,在李叔同的书法中,还真是找不到。

叶圣陶老先生话锋一转,进而说:“我是不懂书法的,然而极喜欢他的字。若问他的字为什么使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它蕴藉有味!”

好一个“蕴藉有味”!短短的四个字,一语道破弘一法师书法的独特风格!何谓蕴藉有味?蕴藉就是藏在其内,隐藏而不外露的意思。蕴藉有味就是指作品内涵丰富而意味深长。既不张扬,也不晦涩,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有人认为书法“漂亮”就是好书法,其实漂亮对于人和物,都是表面层次的,也是肤浅的。“有味”才是一件作品,乃至一个人的真正的魅力。只有有味,才耐人寻味,百看不厌。一味的“漂亮”,只能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感觉。

叶圣陶进一步地认为:“弘一法师的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让的君子,不卑不亢,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

叶圣陶指出了弘一法师书法的“有味”的原因:“好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对书法“外行”的叶圣陶先生,对于弘一法师的书法的评价,可谓精准中肯,抓住了本质。“蕴藉有味”“功夫在外”,揭示出创作艺术作品,需要多方面的人文素养的加持。

“功夫在外”,有道是金科玉律!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诗歌等文艺创作,功夫都在其外!由此想到,当下的艺术培训,一味地给学员传授技法,是多么的浅薄!

书法与其它艺术,当然要学习技法,但这并不是核心。技法不应是熟能生巧的事,应来自于对生活极其姊妹艺术的感知,从而升华人文素养。

对于书法而言,一味强调技法的练习,如果没有文学、绘画、舞蹈艺术之熏陶,即使穷其一生,必将沦为“写字匠”!

由此可见,不加强字外功的锻炼,则是急功急利的表现,书法的格局,永远是那么的狭小,气度又从何而来?

弘一法师的书法,看似懒懒散散,漫不经心,实则写出了人间烟火味。他的书法特点,概括起来就是: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没有深厚的人生阅历,是无法欣赏法师书法的妙处的。

弘一法师的书法分为出家前和出家后的两个阶段。出家前的书法,只专注于魏碑。而出家后书风大变,从此转入了禅境,注重清净恬淡的理趣,除去了从前的张扬的个性,这对学书人恐怕是一个最好的警示!

叶圣陶先生对弘一法师书法的评价,彰显了他对生活的领悟和对书法的真切感受,不愧为智者!

出国就医中介公司

安德森医院服务中介电话

海外就医中介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