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五味饮食养生
2024-04-23
来源:李子资讯
四气五味 饮食养生
中医营养学认为食物也有“四气”和“五味”。四气五味理论,不仅是用药治疗的依据,也是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的重要依据。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共性,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寒、热、温、凉四性,是与病性的寒、热相对而言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治疗用药之大法,同样也是选择食物时的重要依据。从常见食物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温热性质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补虚等作用,适合寒证等选用,如生姜、韭菜、辣椒、羊肉、狗肉、鸡肉、龙眼、橘子;寒凉性质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适合热证等选用,如西瓜、白菜、冬瓜、萝卜、苦瓜、丝瓜、梨、绿豆等。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中医认为五味入于胃,分走五脏,以对五脏进行滋养,使其功能正常发挥,不同的食物对脏腑的选择性迥异。
《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这种五味的划分,不仅适用于五谷,同样也适用于五果、五畜、五菜、五色等,这是中医饮食营养的理论基础。食物中五味的不同,与药物一样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从五味的角度,又是考察食物功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将不同功效的五味,按阴、阳不同属性归纳为两大类,即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在《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里进一步明确阐述了由于五味的不同,才有了或散、或收、或缓等功效上的差别。
- 上一篇:老人防暑不妨试试以热制热
- 下一篇:盘点冬季需要警惕的十类疾病
相关文章
- 2025-07-03老年人要补钙帮你寻找盖中盖药膳
- 2025-07-03运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户外运动的好处是什么
- 2025-07-03减肥的最快方法7种最有效的减肥方法
- 2025-07-03久坐伤肝白领一族的养肝秘诀
- 2025-07-03瑜伽有助于睡眠吗练瑜伽的好处是什么
- 2025-07-03常按中府穴和云门穴有利止咳平喘健脾补气
- 2025-07-03脸痒起皮怎么回事呢过敏体质的临床表现是什
- 2025-07-03两款安神茶饮入睡不再是难题药茶
- 2025-07-03白芷的美容功效自制白芷祛斑面膜
- 2025-06-27家装自流平装修设计自流平水泥地装修比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