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狡诈多疑为何曹操比司马懿更受欢迎
同样狡诈多疑,为何曹操比司马懿更受欢迎?
曹操与司马懿都是三国时代有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 其性格中皆有“多疑”的因素, 是二人大智过人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使他们常常成为政治上、军事上的胜利者, 成为真正的英雄。
曹操足智多谋, 对谋士提出的意见经过深思熟虑后, 能够消除疑问, 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表现出果断精明, 可谓“虑无不周”, “得策辄行”。而作为曹操继任者的司马懿, 同样在军事指挥上秉承了曹操这特性。司马懿一直实践着“智者贵于乘时, 时可不失也”这句话, 最终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奠定了三国最后统一的基础。
尽管曹操与司马懿“多疑狡诈”的共性使二人均成为胜利者, 但二人的“多疑狡诈”又有个性, 从而表现出自己的爱憎态度。
曹操的“多疑狡诈”性格中过多的带有“残忍”的成分。作为一个弄权者, 他必须始终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因而时时提防别人加害于己或造反夺权, 因此他无论对敌人, 还是对自己身边的人, 都处处设疑。他虽能广揽人才, 且“任人唯才”, 却总是疑其不忠, 杀荀便是例证。
再如曹操为防别人加害自己, 自导自演了一场“梦中杀人”之戏。一个近侍在他午睡时, 拾起掉在地上的被子并给他盖上, 曹操“跃起拔剑斩之, 复上床睡”。醒后佯惊, 问何人杀死其近侍, 众人告诉他实情, 曹操痛哭并厚葬这名近侍。其实这个骗局就是用以惑众, 惧人危己。正如杨修所言:“丞相非在梦中, 君乃在梦中耳! 即使是对自己有恩的人, 他也不放心。
曹操欲刺董卓, 事败后逃走, 被吕伯奢收留, 因为听到屋外有磨刀声并有人说“缚而杀之”, 就疑心即起, 杀了吕伯奢全家, 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幅极端利己者的嘴脸。曹操这种“多疑”的性格也使他尝尽了苦头。正因为疑心重, 不肯轻易相信别人, 怕被欺骗, 以致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冒失地杀了蔡瑁、张允二人, 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与上次的官渡之战相比, 可谓“成也疑, 败也疑”。
再如“死孔明气走生仲达”一回, 司马懿见一将星附落, 猜是孔明已死, 本应传令起兵, 但又疑此是诸葛亮故意诈死诱其出兵而未聚行劝, 从而坐失良机。司马懿曾说过“智者贵于乘时, 时不可失也。”这帮助他取得了不少胜利, 如克日擒孟达, 保护了两京的安全;诛杀曹爽, 掌握大权。但他自己却因为畏惧诸葛亮而丧失了很多打败蜀军的机会。诸葛亮的佯装退兵, 减兵添灶, 他都能预料到, 但在关键时刻却患得患失, 贻误战机。
- 2025-07-03初秋后宜吃清热祛湿的食物
- 2025-07-03咳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中医如何治疗咳嗽
- 2025-07-03冬季保暖需要重点关注的六大部位
- 2025-07-03春季升温脚气反复巧用风油精可祛除
- 2025-07-03立冬时应该当心的几类疾病
- 2025-07-03坚持爬行锻炼即可养护颈椎提神安眠
- 2025-07-03民间常用四十九验方
- 2025-07-03健康吃早餐油条一周最多一次
- 2025-07-03反式脂肪酸来源哪里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
- 2025-06-27家装修换玻璃多少钱老公非要找熟人装修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