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音频插座

王振身为一介宦官为何能领兵打仗呢

2024-04-01 来源:李子资讯

王振身为一介宦官,为何能领兵打仗呢?

明朝宦官干政问题十分严重,宦官还有个通俗的名称“太监”。实际上明初太监的日子并不好过,朱元璋为防止太监专权,不仅禁止太监读书认字,还命人打造铁牌一块,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8个字,挂在了宫门口,用来提醒后辈子孙不可重用太监。朱允炆称帝后情况依旧如此,等到通过靖难之役当上皇帝的朱棣,事情发生了变化。原来,朱允炆严格遵守爷爷朱元璋对太监定下的规矩,太监在朱允炆手下干活往往吃力不讨好,朱棣看准时机结交了这些不被看好却有巨大潜在价值的人,利用他们获取了大量有关朝廷以及朱允炆本人意图的情报。朱棣即位后,为了提高太监搜取情报的效率专门设立机构,取名“东缉事厂”俗称东厂。东厂的成立为以后太监干政制造了条件,到朱棣曾孙明英宗朱祁镇时,该来的终究没躲过去。指挥明军作战的太监叫王振,就是他导致20余万大军全军覆没,他的权力为何这么大呢?20余万大军又是如何覆没的呢?

考中进士是古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王振也不甘人后,但他努力很久都没能成功。这辈子都无法出人头地实现抱负了吗?或许当时落魄的王振曾这样想。既然科举之路行不通那就换一条捷径吧,直接入宫!想法不错,关键是走此路他得放弃身上一样东西,相比荣华富贵这件东西算什么呢?于是王振拿出全部的勇气大刀一挥进入了皇宫,从此变成了一位太监。

王振书读的虽然不太好,比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太监同事们可要强得多,而且王振十分会来事,后来被安排到东宫教太子读书,那位太子就是大明帝国未来的皇帝朱祁镇,朱祁镇也很尊敬王振,称呼他为先生。王振和朱祁镇这层师生关系,为其将来能呼风唤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朱祁镇复位后想起这位先生时,表现出的也不是怨恨,反而是顾念旧恩情。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的太师也先派使者到明朝朝贡,王振因为也先之前派出的使者多有偷奸耍滑,准备给也先点教训,所以不仅减少对使者的赏赐,还把朝贡的马价压得很低。

王振此举当然不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其实是他没能得到应得的好处,才有意为之。也先大怒,随即出兵攻击明朝北部边境,边境守军作战接连失利,前线告急的情报相继传回京城。

此时的王振已经出人头地大权在握,实现了荣华富贵,但还有一个抱负没实现,那就是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可他是个太监,怎么办?借着这个机会他想到了让皇帝御驾亲征,他再随军出征就合情合理了,到时候指挥官自然是他王振,因为皇帝都听他的。于是不顾众人反对,在王振的要求下朱祁镇执意亲征蒙古,仓促间集合部队,向北进发出兵蒙古!

大军抵达大同后,表面上是朱祁镇想继续北进与也先决战,实际是王振的想法,但太监郭敬告诉王振,这是也先的计谋不能再往前了,前方极度危险,要说谋权贪财王振是行家里手,但率军作战他就是一个白痴,恐惧之下王振连忙指挥部队撤退。王振最开始定的撤军路线请看上图,从大同途径紫荆关直接回北京,这个路线不是盲目定的,里面大有文章!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可也得分时候啊,眼下刀都快架在脖子上了,如此危急时刻爱显摆的王振也没忘炫耀,因为紫荆关北面的蔚州是他老家,王振要从老家返京让老乡都见识见识他的厉害。

实际上如果就此回京,大军可以平安撤退逃过一劫,但该死的王振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走到一半居然反悔了,理由是害怕毁坏庄稼,这个看似“善心”的举动是他自己找死,可惜了那么多无辜的性命!

没办法,皇帝都听他的,他说走哪谁也拦不住啊,于是改道宣府,把疲惫的大军送到了也先的屠刀下。抵达宣府后,也先骑兵赶到,明军数万人马被击溃,剩下的逃到土木堡(今怀来附近)最终全军覆没。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