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让路的故事
孔子让路的故事
孔子让路这个典故出自于一段文言文,原名叫做《项橐难孔子》,这个故事还被收录在课文中,被人们所争相传阅与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让路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让路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品质,真正好学的人会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置,只要是学有所成的人,不分老幼,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故事发生在河南修武县五里堡村西头,那里现在还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着孔子问礼碑这五个大字。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让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于列国,传播他的思想与学说,一天驾车来到了郑国。驾车过路时发现前方有一个小孩在路中央玩耍,用碎石乱瓦在细细堆砌着。这小孩在路中央挡住了孔子的去路,于是子路就下车对孩子说:孩子,你挡住我们的去路了,快给我们让路。
小孩子没有理睬子路,还是专心的干着自己的活。孔子下车后走过去和小孩子说道:我们要赶路,请给我们让路可以吗?孔子礼貌有加。但是小孩看了一眼孔子,问孔子道:你看我在建什么?
孔子看了一眼后发现是一座城池,用碎石烂瓦堆砌的城池。孔子看了一眼没放在心上,依旧说道:这孩子怎么如此不懂礼节,路是让人同行的,你在路中央玩耍挡住了车的去路,还不让路。
孩子还是眨着大眼睛,反问孔子:我哪里不懂礼节了?我看您老人家阅历丰富,那么你说是车给城让路,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孔子一时不知如何接话,他细想到,孩子说的确实是实话,在大人看来这个城池是玩耍,但是在孩子看来这就是一个真的城池,怎么看孩子都没有错。车可以随意移动,但是城就不行了,它是死的,所以只能车为城绕道。孔子叹道我一生倡导礼义,但是还不如一个小孩来的懂呢。
孔子想通后和孩子兴平气和的聊天,原来这个孩子名叫项橐,今年七岁。孔子对其身边的人赞叹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并夸赞项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足以做我老师了。后来孔子就让学生驾车绕城而行。
- 上一篇:西周法律制度 周朝刑罚:《九刑》
- 下一篇:轮回转世是真的吗-催眠回忆起前世
- 2025-11-05英国旅游签证短期学习短期访学英国签证需要
- 2025-11-05北京五一旅游景点五一出游收下这份北京热门
- 2025-11-05通化旅游团通化市委宣讲团到二道江区宣讲党
- 2025-11-05江孜旅游的很少西藏旅游的知道这里抗英炮台
- 2025-11-05云南肺炎旅游云南恢复跨省旅游
- 2025-11-05一起去旅游旅游一起去旅行
- 2025-11-05城市旅游项目全国十大冰雪经典项目出炉哈尔
- 2025-11-05文化庆典旅游2023年度全球奢华酒店及旅
- 2025-11-05盐津附近旅游盐津县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
- 2025-11-05广安旅游攻略学生去广安必做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