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SMT贴片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都表现了

2024-01-24 来源:李子资讯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都表现了失意诗人对农家的皈依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尚书右丞陆佃的孙子,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国的苍茫大地上,用后半生完成了一个壮士最悲凉的等待。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孟浩然与陆游所作的田园诗吧。

综观古代诗坛,由于官场的黑暗腐朽,人生的不同际遇,一大批命运不济的诗人纷纷出现。他们或与当权者政见不合,屡遭贬斥,而壮志难酬;或才高遭妒,一生不展,而困顿失意。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陆游等莫不如此。最后,都是农家田园生活抚平了他们内心的创伤。在农家广阔的田野里,优美的景色中,他们找到了心灵的皈依。农村大自然的陶醉,农民善良朴实的友情,使他们忘却了诸多的人生不快,几乎恢复了童年的真诚。这一期间,他们留下的田园诗,因而更具有它不朽的价值。

我们先来认识皈依农家的孟浩然和他的诗《过故人庄》。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孟浩然长年隐居家乡鹿门山,后世也称他为“孟襄阳”。

孟浩然在当时比较出名,朋友圈的层次也很高,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李白称赞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孟浩然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孟浩然是个洁身自好,不乐于趋承逢迎的人。传说有一次王维邀请孟浩然来家做客,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白白浪费了出仕的机会,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这首《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淳朴自然的田园诗,结构上,大多首联—游村情事,颔联—村中风景,颈联—农家活动,尾联—未辞先约。内容表现了失意诗人对农家的皈依。

现代人过惯了都市生活,我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是否也远离并荒芜了我们精神的家园;匆忙的都市节奏,繁重的工作压力,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实际上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现代失意。我们何时也能像古代诗人那样,投身于农家田园,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求得我们心灵的皈依呢。

长江丛刊杂志

数字通信世界编辑部

动漫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