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光滑水筛

明清时期养瘦马风俗是如何产生的起于扬州富

2023-12-19 来源:李子资讯

明清时期“养瘦马”风俗是如何产生的?起于扬州富商畸形爱好

明清时期“养瘦马”风俗是如何产生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电影《投名状》中,由徐静蕾饰演的女主莲生,她七岁被卖到扬州当雏妓,自小被教授琴棋书画,长大后便被卖给了大户人家做小妾,后被赵二虎救出,就此跟随了二哥。电影中的“莲生”,便是典型的“扬州瘦马”。

《投名状》中的莲生便是“扬州瘦马”

瘦马本意是指瘦小病弱之马,然而当其前面带上“扬州”二字,这个词语的意思可就再与“马”没了一丝关系,而是特指明朝以来扬州地区的一项畸形产业,即低价买来幼女,养成后再高价卖出。由于这与商人低价买来瘦马,养肥后再高价卖出的经营方式一般无二,又因买来的贫女大多瘦弱,故人们将这类女子称为“瘦马”。

由于扬州乃富商云集之地,导致此地“养瘦马”者多达数百人,繁华的扬州城,“瘦马”在经过一番苛刻的调教后,再被卖到全国各地。因“养瘦马”之风以扬州最为出名,故而有了“扬州瘦马”之称。

在清代丁耀亢的《续金瓶梅》一书中,也有对“瘦马”的描述,并称当时将女子分为三等:一等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细的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二等女子则会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三等资质的女子则只会教给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

而如果想要卖个好价钱,“瘦马”不仅要求才华出众,富商们对其体态同样极为重视,据载,买主们在挑选之时,标准是“柔发如乌云者为上;风摆杨柳走猫步,身腰婀娜、屁股肥大者为上;转身出脸,脸若鲜花为上;裸露手臂,肤如凝脂为上;瘦马媚眼流转,秋波漾者为上;瘦马启唇,声如出谷黄莺者为上;瘦马出脚,三寸金莲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者为上”。

当然,这些出身穷苦人家的女孩,在经过魔鬼式的训练期后,如果能成功的嫁入富贵人家,即使地位低下,但至少也算是衣食无忧,倒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然而,即使经过严格的培训,也并非所有的女子都能嫁入豪门,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马”则最终被买入了秦楼楚馆,在天下文明的秦淮河畔,其中“扬邦”歌女便多是“瘦马”出身。

中外企业文化官网

造纸装备及材料期刊

中国科技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