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监测电缆

清朝皇帝和八旗用什么武器清代火器威力如何

2023-12-19 来源:李子资讯

清朝皇帝和八旗用什么武器?清代火器威力如何?

清制,皇帝、宗室王公、八旗世爵、文武大臣以及各省督抚总兵、八旗劲旅和绿营兵伍,无不身着甲胄,挂箭持刀,其各种军器的形制配给和数额,按等级都有严格的规定,从而构成一个上下铠甲鲜明,四处刀光剑影的大清兵器展示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皇帝御用兵器。

甲胄分大阅和随侍两种,弓箭有大阅、大礼、吉礼、随侍、行围等,其中的箭,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内容对象,又分为几十种。火枪,以康熙、乾隆两帝为例,前者五种,后者十一种,撒袋(盛装弓箭的袋子)、佩刀各有三种。然而这仅仅是上了典章的一部分,实际上,所谓御用兵器则不计其数,且多质地良好,工艺精湛,性能上乘,有些甚至可以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媲美,如康乾时期的多种自来火枪(即燧发枪)。

宗室封爵兵器·。

亲王、世子、郡王、长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宗室王公应配盔甲、腰刀和撒袋,基本上人手一副,而弓箭数额,距离明显拉开,弓多则七张,少则两张,箭依次为:3000、2000、1700、1500、1000、700、600、400、300、200、170支。

世爵及文武百官,甲胄、撒袋、腰刀都是一副,弓两张,箭数视其品秩大小而等差对待。以50支为限递减,其中公550、侯500、伯450、子400、男350、轻车都尉250、骑都尉200、云都尉150支,武官一至五品依照子、男以下至云都尉,六品以下均百支,文官稍减。世爵中,官大于爵者,照官职箭数,爵大于官者,视爵位箭数。

八旗、各省官兵兵器。

八旗分京师和驻防两大部分,内又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别,“其制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常备盔甲、腰刀与武职差不多,所不同的也是箭支,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马甲在400支到50支之间。各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箭数各400支,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季由350到70支不等。

综上所述,每个人所拥有兵器的数量,同顶戴、补服和俸银、禄米一样,标识着地位、爵位和官位的大小高低,事实上,尤其到了清中期以后,除军队之外,宗室封爵、督抚大臣等很少或全无操兵弄戈之举,几千卷的典章、训谕均被束之高阁,无人间津和执行了。

火器所占比重是衡量国家和军队强胜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也要根据传统和国情即战争的对象而论。

清代正规部队,经过几次重要战争、诸如平定三藩、准噶尔之役和西北用兵,进一步认识到火器在军事上的威力和作用,雍正时期大体上奠定了各种兵器所占比例的基础,其中鸟枪通常在三成以上,原则规定:腹内省份地势平坦,主要利用弓矢,沿边省分山深林密,多使鸟枪。据此,内地每兵千名设鸟枪300杆,边疆每兵千名设鸟枪400杆,其比例是3:7和4:6。

但中国地势险夷不同,情况危缓别异,故军器比配各有等差。如山西比例为4:6,另别设炮兵;山东是5:5;广东为6:4;云南、贵州每兵千名内,百名操演大炮,600名习鸟枪,其余300名练弓箭和藤牌,比例为7:3。云南等地原为明降将吴三桂镇守,武器精良,平定三藩后,雍正仍其旧,火器竟占七成,这在当时,绝非一般敌军所能抗衡。乾隆年间,福康安率军击败廓尔喀对西藏地区的入侵,遂会同达赖、班禅方面的代表议定《钦定章程》,规定了藏军装备的比例:“十分之五用火枪,十分之三用弓箭,十分之二用刀矛”,此举意在加强巩固边防。

为防盗保民,维持社会治安,清还建有地方武装,早在顺治初年各地就有数量不等的乡丁民勇,并允许存留、演练鸟枪。乾隆中期,山东爆发以王伦为首的农民起义,虽被镇压,但清政府由此得出结论:是役之所以取胜,因王伦等“不善施放枪炮”,以后便严厉禁止民壮甚至连武科考试,都不得演练鸟枪,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规模收缴民间存留鸟枪运动,据军机处档案记载,十余年间共收四万四千多杆。

时过境迁,历史发展到嘉庆年,形势又有所不同。《军器则例》虽笼统规定“各省地方鸟枪不许存留”,但又特准湖北甘肃、广西、河南等地“应留鸟枪捍卫者,准照营兵鸟枪式制造。”福建、浙江沿海各州县,允许民壮演习鸟枪,协同清军防盗缉匪。

嘉庆六年(1801年)为加强防务,四川各地额设编练民壮,拣派十分之六演习鸟枪,要求“与兵丁等技艺一律纯熟”,这个国家允准的高达6:4的比例,在清代地方武装中是极为罕见的。嘉庆朝多事之秋,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仅“白莲教之乱”炽于川陕,历时多载,清廷耗巨资调遣大军仍无济于事。只好“募散勇之资,以团练本地之乡勇”,以为如此就可“事半功倍”。

结语

清政府为维护封建统治,保障全国武器装备的精良和制造供给,对各种军器的配制和发放渠道、生产形式等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完整的武装和兵工体系,对于清王朝的巩固、繁荣和发展以及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曾起过积极、重要的作用。

中国水运官网

时代汽车杂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