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曲氏藨草

明朝灭亡时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去哪儿了

2023-12-19 来源:李子资讯

明朝灭亡时,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去哪儿了?

从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明太祖为维护统治而大开杀戒。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并称的“胡蓝之狱”为起点,之后还有“郭恒案”、“空印案”等。朝中的开国元勋皆以死尽忠,其中受胡惟庸和蓝玉株连的就多达四万五千人。

而促成这些案件幕后机构就是明太祖亲设的锦衣卫,据《明史》所记:“子骧,从定中原,进指挥使,尝掌锦衣卫事,召典狱。”除了毛骧以外,还有明成祖时的纪纲,明英宗时的刘勉等等都曾是著名的锦衣卫指挥使,为帝王们立下过汗马功劳,而锦衣卫也借恩宠在短短几年就发展到了十几万人。那么,明朝灭亡时,他们都去哪儿了?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锦衣卫最开始的名称为“拱卫司”,主要为皇帝收集军政情报,后来改为掌管君王仪仗和侍卫的“亲军都尉府”。直到洪武十五年才正式命名为锦衣卫,他们的工作内容逐渐丰富,不仅是收取他国的军事情报,同时也能监察百官动向,包括暗地里的侦查、逮捕和审讯等活动,不受除了皇帝以外得其他任何人限制。

锦衣卫内人员共分为十个等级,从官位至正三品的指挥使,到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再到千户、百户、小旗,除千户及以上有人数规定外,其他都没有限制。许多的将军、校尉、翻译都是他们的下属,真可算是独享无限风光了。

1.雄章迭铿鍧,遗恨寄酸楚

虽然在明末时锦衣卫与皇帝之间,不如从前那般相互信任和依赖,但仍然有愿意为国捐躯的烈士,比如:李若琏,在京城被攻破时,作为锦衣卫南堂指挥同知的他,带部下死守崇文门,杀敌无望后选择自缢效国。只留下了一句:“死矣!即为今日之事;悲哉!何必后人知。”提督孙光、堂上指挥刘应袭、北镇抚司梁清宏等则纷纷死在了李自成的刑下。

2.落落南冠且笑歌,肯将壮志竟蹉跎:

“昨年京师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这是崇祯时所信任并亲自提拔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崇祯皇帝要求他带军回京防守时,他因京城瘟疫四起而不愿入城便所给的回报。

在崇祯十一年,骆养性以隔岸观火之态,看京城的大门被李自成率军攻破,而他则带领大部分人献白银三万两投降,在清朝大将多尔衮带兵攻入京城取代李自成后再次投降,之后便成为清朝官员,于顺治六年逝去。

与他同样的有他的锦衣卫同僚,比如:王鹏翀、乔可用,也有著名的将军吴三桂、将领李永芳、部将孔有德等等,正可谓树倒猢狲撒,大抵就是如此了。

3.今此不十一,余日多凄凉

据《南疆逸史》所写:“永明之有吉翔,犹福王之有士英矣。”马吉翔,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有名的锦衣卫指挥使。在一六四五年时曾因为隆武帝送军饷而被升为锦衣卫佥事,后来协助永历帝有功而成为指挥使。

他的一生都跟随着明朝的帝王,因锦衣卫而荣华富贵,也因锦衣卫而客死他乡。当李自成攻占京城后,他就随着其他王室迁往南方,也就是后来的南明。在永历十三,他随永历一同前往缅甸,三年后,缅甸因国内战事而将永历帝献给清军,南明灭亡,马吉翔也在这之前就被囚禁后杀死。

三:总结

锦衣卫的兴衰起落与明朝本身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从明初的为巩固江山而刺探敌情,到后来的为维护政权而监审百官。锦衣卫在不受部门限制的情况下,从几十人的小组织,一步步发展到上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强悍队伍。虽然在东厂、西厂相互制约又相互抗衡之下有过几经起伏兴衰,但最终还是陪着明朝走到了最后。

可惜到了崇祯帝时,锦衣卫早已不是那个唯皇帝命令是从的组织了,而是为名、为利而存活。所以当农民军四起、李自成入攻皇城时,锦衣卫却不再守护疆土,奋勇杀敌,除了寥寥几人死在战场外,大多数则选择了旁观自保,或逃之夭夭。

化工管理官网

旅游与摄影官网

电脑采购杂志

全国流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