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垂帘听政的现象其实道理
明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垂帘听政的现象 其实道理很简单
明朝为什么没有垂帘听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母为孝靖皇后王氏。泰昌元年(1620年9月26日),因病病逝,史称“红丸案”。在此之前,朱常洛有“东李”、“西李”两位选侍。后宫里头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嫔等等,选侍是比较低级的妃子。
话说,朱由校的母亲生下他之后不久就死了,朱由校及其同父异母五弟朱由检,托付给了西李选侍照管。西李为了控制朱由校,便要求他与自己同居一宫。后来,天启帝朱由校说:“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后“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朱由校和西李随之移居乾清宫。
然而,这位储君却是无所适从,还好杨涟反应快,抱起他就向外冲。小轿倒是备好了,可是,轿夫却没到。情急之下,杨涟和其他大臣便充当了一回轿夫,抬着朱由校直奔前殿。在《东林列传》中,记载的更为详细,说:在这个“抢人”过程中,他们还遭到了太监们的顽强抵抗。
等到李氏回过神后,便让太监们赶紧追赶,还好太监们追上了。以主上年幼怕见人为借口,拖住轿子不放。而杨涟,又是一顿怒骂,再加上,更多的大臣们围拢支持,使得朱由校顺利来到了文华殿。接下来,便立刻举行了“正东宫位”典礼,从礼制上确认了朱由校的太子身份。
不过,更重要的事情是朱由校正式继位,这就需要清除李氏。但是,她以养母之名,就是不离乾清宫,看来依旧对权力有窥视之心。东林党人觉得事不宜迟,于是,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斗争——驱逐李氏。也许会有人不理解,为何东林党人在这件事上,如此“执着”。
因为,在东林党人眼中,这件事情严重破坏了“纲常法规”。当然,这是等级制度下的“产物”,如果,李氏不走,朱由校上位,她来一个“垂帘听政”,那么,以后的局面,对东林党人而言,是无法控制的。
那么,该如何才能让李氏“走人”呢?
这时,左光斗贡献了他的力量,在第一步“抢人”阶段中,他和杨涟配合默契。当时,有轿子无轿夫,东林大臣大多是文臣,就没动过当“轿夫”的心思。是他催着杨涟亲自抬人,才争取到了时间。而在这第二步中,他直接上书给朱由校,大胆指出了李氏的“野心”。
其中说道:李氏没有名分,却又借着养母之名,明摆着就是“行干政专制之实”。除此之外,他还用前朝“武后”举例,还说“将来之后果,不忍道出!”他用“前瞻性”的眼光,将李氏移宫事件和武则天相提并论,以政治高度来“提示”朱由校,这个事情若不处理好,历史“悲剧”就会再次发生。
而李氏,看到这份上疏后,很是愤怒,多次让人召左光斗进宫见她。根据《左忠毅公年谱》所述,左光斗很是硬气,就是不见,说:“我是天子的护法大臣,除了天子,我任何人都不搭理。”正因为东林党人的强势态度,让李氏毫无办法,也让朱由校有了底气。
其实,他对这个养母,既怕又恨,现今,有了这些大臣们的支持,他也可趁此逃脱养母的掌控。在一番考虑之后,朱由校终于下定决心,在继位前一天,下令让李氏搬家。
然而,李氏带着女儿虽然离开了乾清宫,但是,她的心却还在前廷。明代史学者许熙重在《宪章外史续编》中记载:朱由校自己讲,那些章奏,李氏要先看过,才让他看。如果,这个属实,就坐实了李氏“垂帘听政”的野心,但是,这样的事情,不要说大臣不能容忍,就连皇帝自己也不能答应。
不久之后,李氏的新居哕鸾宫遭遇火灾,母女二人差点丧命。有人说是皇帝朱由校放的火,说他想彻底摆脱这个女人的束缚,而这种推论,却被东林党人严厉驳斥了。经过此事后,“移宫”事件才算彻底收场。而东林党人,成了最大的赢家,杨涟,左光斗二人也声名远扬。
可以说,一场可能潜在的政治危机,最终,被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化解了。
参考资料:
【《明史·本纪第二十一》、《明实录·光宗本纪》、《明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 2025-07-03决明子有什么功效决明子的妙用
- 2025-07-03玫瑰花茶的不同搭配泡法与功效药茶
- 2025-07-03低腰裤或会引起肾虚宫寒
- 2025-07-03揭秘红楼梦中的饮食养生之道
- 2025-07-03错吃生姜或有致癌风险食用生姜需谨慎
- 2025-07-03鸡血藤的作用与功效鸡血藤可治疗哪些疾病鸡
- 2025-07-03葛根茶可缓解颈椎疼痛药茶
- 2025-07-03不同体质的人饮食如何调养
- 2025-07-03动静结合的书法养生
- 2025-07-03罗布麻茶的副作用罗布麻茶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