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分条机

李班是个怎样的皇帝太过仁厚反遭暗算

2023-12-19 来源:李子资讯

李班是个怎样的皇帝?太过仁厚反遭暗算

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王朝选择继承人的主要依据,立长不立幼成为了皇帝选择太子的铁律,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皇子为了争夺权力骨肉相残,下面这位皇帝的死,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在古代社会,皇位传承一般都讲求“父死子继”,一旦刻意打破这个规律,舍近求远,避亲就疏,让宗族子弟入继大统,而把亲生儿子撇在一边,坐冷板凳者必然与承袭者势同水火,极易引发宫廷政变和国家动荡,除非承袭者有刚猛的政治铁腕和雄厚的武装势力。十六国时期成国开国皇帝李雄大概没有料到,在他死后不久,以侄子身份即位的李班就死于非命。杀死李班夺权的,正是李雄的亲生儿子。

李班(288年—334年),李雄之侄,李雄之兄李荡之子。李雄称帝后,面临着立太子这一纠结问题,“雄有子十余人,群臣咸欲立雄所生”,而李雄认为这十几个儿子均不成气候,所以想立侄子李班为太子。大臣们持“先王树冢嫡者,所以防篡夺之萌,不可不慎”予以劝谏,并列举诸多史例阐明李雄如果一意孤行非这样做,难免会种下“专诸之祸”和“宋督之变”之类的祸端,“雄不从”。

当时,李班因李雄病亡而悲痛过度,一门心思扑在李雄的丧礼上,对心怀不轨的李越等人不加防范,没有意识到自身处境的危险。李班的亲弟弟李玝察觉李越名义上是来奔丧,实则来者不善,别有用心,于是建议李班“遣越还江阳,以期为梁州刺史,镇葭萌”,让李越回江阳,并让李期接替自己主持北方军务,将此二人远远地打发走,以防不测,以绝后患。但是,宽仁厚道的李班“以未葬,不忍遣”。

不调离李越、李期也就罢了,李班却让亲弟弟李玝仍返回涪城驻地,不许他在成都挑拨离间。在李班看来,自己是李雄钦定接班人,即位已成事实,只要对李越、李期二人“推心待之”,自信他们不会闹事。不久,天空出现异象,太史令韩豹借机称“宫中有阴谋兵气,戒在亲戚”,暗示李班当心李越、李期搞政变,可惜“班不悟”。李班是个聪明人,岂能不悟?他待人太友善了,丝毫不设防。

李班的“推诚居厚,心无纤芥”,能感动好人,却感动不了狼。十月初一晚上,李班在为李雄哭丧时,李越潜入殡宫杀死李班,“越因班夜哭,弑之于殡宫”,可怜李班在位百余天即遭杀害。随后,李越假传任太后诏令,宣布李班的种种“罪状”,废掉李班的皇帝名号,“矫太后任氏令,罪状班而废之”。时年,李班四十七岁。李班死后,李期即位,谥李班为戾太子;再后来,李寿即位,追谥李班为哀皇帝。

四百多年前,西汉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废身死,其孙刘询即位后追谥其为“戾太子”,“戾,曲也”,意在为祖父刘据平反。然而,李班的谥号“戾太子”则有贬义,李期硬给李班扣上了暴恶、暴戾的罪恶帽子。李雄打破陈规,“传大统于犹子”,最终导致“寻戈之衅”和“倾巢之衅”。其实,早在李班当年被立为太子时,就已埋下“乱自此始”的伏笔,尽管他是个好人。

谦虚、博纳、好学、宽厚、仁慈、孝顺、节俭、泛爱、真诚,诸多美德被李班集于一身,论人品德操,李班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堪称第一。胡三省在为《资治通鉴》作注时也感慨道:“李班岂不不谓之仁孝哉!”人品好,难能可贵,但太过,则会成为妇人之仁,也会成为致命弱点,故《晋书》称“班以宽爱罹灾”,岂不哀哉!品行好,能做个好人,未必是当皇帝的料;想当皇帝,还是应该刚柔并济,适当狠一点。

山西青年官网

销售与管理杂志社

模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