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拒绝臣下迁都的建议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刘禅拒绝臣下迁都的建议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景耀六年(263年),大将军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同年夏,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结果,在魏灭蜀之战中,曹魏征西将军邓艾趁着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
邓艾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不过,实际上,在蜀汉灭亡之际,群臣曾向后主刘禅提出了迁都南中或者投靠东吴的计策,可是,后主刘禅却全都拒绝了。那么,问题来了,蜀汉灭亡前,后主刘禅为何既不迁都南中,也不投靠东吴呢?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谯周传》的记载: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进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臣群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在邓艾偷渡阴平,奇袭蜀地之后,后主刘禅让群臣商议计策。在此基础上,蜀国朝廷总结出了两个对策,第一个对策就是投奔东吴,毕竟在夷陵之战后,经过诸葛亮等人的努力,蜀汉和东吴的联盟,已经重新恢复了。在此基础上,不管是诸葛亮时期,还是姜维时期,蜀汉和东吴都保持着联盟的关系,以此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所以,等到蜀汉灭亡之际,有群臣建议后主刘禅投奔吴国。在笔者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可行的建议,出于唇亡齿寒的角度考虑,东吴应该不会对后主刘禅不利。
二
至于第二个计策,则是迁都到南中地区,也即今四川省南部、云南省等地。对于该地区来说,艰难险阻,同样是易守难攻之地。所以迁都南中之后,蜀国可以继续对抗强大的曹魏。可是,结果后主刘禅选择了第三个对策,也即放弃抵抗,归降邓艾。究其原因,其实蜀汉大臣谯周已经给出了解释。
根据《三国志·谯周传》的记载:惟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在谯周看来,自古以来,没有天子寄居到其他诸侯国的情况。如果投奔东吴的话,那么后主刘禅和东吴的皇帝,到底该如何相处,这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后主刘禅投奔东吴的话,很可能要受到羞辱。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军兵临长江,江东上下也有人准备归降。不过,有人就向孙权表示,他们这些群臣可以归降曹操,以后还可以在曹魏获得重用。但是,你孙权作为一方诸侯,归降曹魏后必然受到限制甚至软禁。
至于投靠吴国的方案,也因为寄人篱下,受制于人,所以不被后主刘禅采纳。在蜀汉灭亡的基础上,后主刘禅自然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所以其来到东吴后,根本不会获得什么好的待遇。而这,和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刘协是截然不同的。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因为天下还是心存汉室,促使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到了三国鼎立的后期,后主刘禅在天下并没有什么号召力,显然不值得东吴来迎奉了。综上,在邓艾大军偷渡阴平,奇袭蜀地后,后主刘禅既没有迁都南中,也没有选择投靠东吴。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 2025-05-13工行家属院子里养狗好吗工行家属院吴家园V
- 2025-05-13农村养两条什么狗好一点两条极品广西小土猎
- 2025-05-13养猫养狗是什么样的人如何看养狗养猫都是什
- 2025-05-13电视剧养狗养猫养羊小蔡哪里有养猫养狗的群
- 2025-05-13上班族养出好气色的狗既怂又想要玩甚至还要
- 2025-05-13领养猫咪的地方有哪些要求60只流浪小猫西
- 2025-05-13买了狗家里人不让养小狗跑店里躲着对人叫不
- 2025-05-13二里街水湖路养狗的地方企业运输停车难为企
- 2025-05-13狗和乌龟可以一起养龟和狗狗和睦相处
- 2025-05-1365平米家装修样板间65平米的房子如何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