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最后被俘到底是意外还是被人算计了
明英宗最后被俘到底是意外还是被人算计了?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发兵攻打山西大同,明朝守军节节败退。紧急之下,明英宗受太监王振的唆使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瓦剌军主力合围。皇帝连同文武官员尤其是武将勋贵,几乎被一锅端了。
明军从大同撤退的一路上,瓦剌军尾随追击,为何这一路驻扎的明军都没有出来阻挡,而是眼睁睁地看着皇帝被追着打?特别是在土木堡之围的关键时刻,宣府总兵杨洪居然下令封城闭门,15天后才出兵收拾残局。他如此玩忽职守,在新帝登基后不仅没被治罪,反而在兵部侍郎于谦等人的力保下加官进爵。
如此可以肯定,是于谦故意不把粮草运往前线的。当然,仅于谦一人还不足以做到这些,他显然得到了留守文官集团的支持,否则光弹劾他的奏章就可以把他淹死。而留守文官们之所以敢这么做,也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打算让皇帝回来!
如此,整个阴谋逐渐浮出水面:瓦剌军进犯,皇帝、武将勋贵及其派系的文官出征,留守文官故意不送粮草,并联合杨洪等人,和瓦剌军达成某种默契,使得瓦剌军敢于无视宣府精锐重兵,围攻早已饿得丧失战斗力的明军。结果武将勋贵集团覆灭,明英宗被俘。
那么,文官集团为什么要利用土木之变,算计明英宗和武将勋贵呢?
在明朝开国之初,朝堂上并非文官独大,武将也一样有地位,甚至比文官更高,因为他们大多数出身于开国和靖难时期的功臣世家,朱元璋、朱棣需要依靠他们制衡文官集团。由此,文官集团逐渐被打压得不得翻身。而通过土木之变,留守文官们一举推翻了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强势皇帝、专权宦官和武将勋贵,迅速抢占了政治真空地带。
之后,文官们对皇帝直辖的中央军队进行“改革”,将从土木堡逃回来的三大营十几万人精选为十万。再之后,文官集团继续在制度上做手脚,创立巡抚领兵制度,从根本上断绝了武将靠自身军功发展起足够势力的可能,以坚决防止武将集团东山再起。从此,皇帝的军权被剥夺,武将勋贵被边缘化,军权彻底落到了文官集团的手中。
土木之变,实际上是明代政治结构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明朝的政治结构是勋贵武将、文人士大夫以及皇权三足鼎立。这之后,文官们彻底打垮了武将勋贵的势力,文官集团彻底坐大,几乎架空了皇权。
- 2025-07-03熬夜的危害阴虚火旺抵抗力下降
- 2025-07-03妇科女性月经期别做五件事
- 2025-07-03记忆力下降可能是健康出了问题
- 2025-07-03颈部淋巴结消的掉吗颈部淋巴结的原因
- 2025-07-03过量吃姜易得肝癌三类人吃姜似砒霜
- 2025-07-03养生瑜伽的功效练瑜伽的饮食如何调理
- 2025-07-03吃什么食物可以预防甲醛中毒怎样预防甲醛超
- 2025-07-03如何减肚腩怎么减小肚子
- 2025-07-03老人养生最好常练种阳法
- 2025-07-03粗粮养生宝宝吃些粗粮会更健康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