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凉燥小心误诊为咽喉炎
2023-11-16
来源:李子资讯
深秋的凉燥小心误诊为“咽喉炎”
中医学认为深秋转凉,易感凉燥,但却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咽喉炎。所以中医提醒:深秋的凉燥小心误诊为“咽喉炎”。
案例:44岁的张女士今年入秋以来渐渐出现唇干舌燥、鼻干结痂和痂难脱落等症状,她自我诊断为“鼻炎”,到某药店购买鼻炎胶囊口服7天未见效。半个月前张女士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咽痛声嘶、干咳少痰、痰白粘稠、痰带血丝和吞咽困难等症,她担心患了“咽喉癌”,故急到某乡镇卫生院就诊。医生诊断为“咽喉炎”,给予抗菌、抗病毒、止咳化痰和止血等治疗15天未见效,故转某上级医院中医科作进一步检查治疗。中医师根据晚秋季节特点,结合张女士口干舌燥等症,诊断为秋燥症(凉燥),改用中草药治疗1天后症状缓解,3天后症状消失,之后巩固治疗7天,随访1个月症状未见复发。
中医提示:中医学认为深秋转凉,易感凉燥。凉燥为深秋之主燥,症见唇干舌燥,鼻干结痂,痂难脱落,口渴咽干,咽痛声嘶;干咳少痰,痰白粘稠,或痰带血丝,或胸闷不舒,胸痛隐隐;毛发干涸,小便赤长,大便干涸,舌黄苔干少津,脉细弱;或伴有发冷、无汗和手足冰冷等凉寒症状。
治疗原则:利咽润喉、清凉化燥。处方用甘草固卫化燥汤,唇、鼻干结明显者加辛荑花、升麻;咽喉疼痛明显者加桔梗、连翘、金银花;胸闷胸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丹参;咳血多者加云南白药、鸡血藤;发冷、手足冰冷者加当归、山萸肉、桂皮。
知道了深秋的凉燥小心误诊为“咽喉炎”,此外,还可用温凉生津散、或冬瓜淮山润燥汤煎服;或用成药凉燥丸、利咽润肺冲剂和二地化燥散口服。口唇干燥可用润唇膏。
- 上一篇:圣诞节健康食品姜饼暖胃效果好
- 下一篇:秋季如何用中医手段做好养生
相关文章
- 2025-07-03徒手健身性价比超高的运动
- 2025-07-03耳鸣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耳鸣应该怎么办
- 2025-07-03警惕五种吃醋方法有害健康
- 2025-07-03冬季女性巧保暖留住健康与美丽
- 2025-07-03宝宝如何睡觉有益健康育儿
- 2025-07-03宝宝长高技巧利于骨骼生长的穴位按摩法育儿
- 2025-07-03老人逛超市时间不宜过长
- 2025-07-03大雪节气到注意保暖护阳气
- 2025-06-27家装修先后进场的顺序是一分钟搞懂装修顺序
- 2025-06-27兰州筑家装修公司兰州花甲老人研竹筑鸟笼2